論文編號:GS1214 論文字數:5277,頁數:04
非完全競爭條件的貿易理論研究
【內容提要】20世紀80年代在新貿易理論的基礎上,西方學者以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為前提,以產業組織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為研究工具,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該理論動搖了在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自由貿易政策的最優性,證明了政府干預的合理性。
【關鍵詞】突破/非完全競爭貿易政策/評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不斷發展,跨國投資成為經,F象,“里昂惕夫之謎”的產生,導致了人們對傳統貿易理論的反思,產生了很多繁雜的、并不系統的新貿易理論。20世紀80年代,以克魯格曼(P.Krugman)、赫爾普曼(Helpman)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對各種新的貿易理論進行綜合,創立了所謂的“新貿易理論”(Neo-tradetheory)。在新貿易理論的基礎上,格羅斯曼(G.Grosman)、斯本瑟(B.Spencer)、布蘭德(J.Brander)、狄克西特(A.Dixit)等人以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為前提,以產業組織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為研究工具,提出了非完全競爭條件貿易理論(Strategic Trade Policy)。[1]該理論動搖了在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自由貿易政策的最優性,證明了政府干預的合理性,提出了適當運用關稅、補貼等戰略性貿易政策措施,將有助于提高一國貿易福利的主張。這一核心結論正好與傳統貿易理論相悖。非完全競爭條件貿易理論因其在理論的獨創性、分析方法的獨到性及其解釋現實的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而日益為人們所重視。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