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從微觀經濟的角度出發,考察了古代中國農民家庭的生育決策。以父母所在家庭利益最大作為生育的準則,結合生理情況討論了為什么在近兩千年里,中國農民家庭人口的平均規模一直穩定地保持在5—6人的水平。 【關 鍵 詞】預期子女質量 家庭對于子女的平均評價 凈產出能力 人口是中國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中國經濟史研究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它與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現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學者從社會學和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研究過多的人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本文則嘗試從微觀經濟的層面來考察古代中國(由于自漢代至清末,中國家庭的生活傳統和形態沒有根本的變化。因此,為了表述方便,暫將這段時期的中國稱為“古代中國”。這與歷史學上的用法并不一致。)農民家庭的生育決策。 一.古代中國農民家庭子女數量供求的微觀經濟分析 在經濟學上,完整地分析一種商品的需求要考慮5個方面:價格,相關產品價格,收入,預期以及偏好。我們同樣可以用此來分析家庭對于子女的需求,但應對其做一定的修改。 價格:這里的價格當然不是指買賣子女的價格,它應當理解為家庭生育子女的“直接成本”。拿經濟學來解釋家庭生育決策的時候,所考慮的主要的機會成本就是母親在生育期和哺乳期內放棄的工資和其他工作收入。母親工資越高,生育子女的“直接成本”也就越高。西方社會白領女性階層生育孩子的數量明顯少于其他收入較低的婦女群體便是一個例子。同樣的邏輯可以很好地適用于古代中國農民家庭子女需求的分析中。在古代中國, “典型的核心家庭中,妻子則操持家務,如做飯,做針線,喂養家畜和家禽,照顧孩子,或做一些不需要太大體力的園圃勞動,制陶等工作。”[1 薛麥喜 主編,《黃河文化叢書·民俗卷》,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P318]1 婦女的產出占家庭總產出的比例很低。而且由于古代中國家庭保健的缺乏,即便是在生育和哺乳期間,婦女還是要盡可能地參與家庭勞務。她們也仍能完成大部分所承擔的家務。也就是說,生育子女的低成本給了古代中國家庭多生育的激勵。 相關產品價格:相關產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替代品;二是互補品。如果一種商品的替代品價格越高,而互補品價格越低,那么其需求就越大。 子女的替代品。從經濟的角度看,子女的替代品在古代中國主要是牛馬等農業挽力。可在過去, 表1 1930年清苑24村平均每農戶所擁有的耕畜 (單位:頭) 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雇農 村民戶平均 牛 0.24 0.23 0.28 0.04 * 0.12 騾 0.41 0.56 0.08 * — 0.08 馬 0.18 0.15 0.04 0.01 — 0.03 驢 0.06 0.23 0.17 0.05 — 0.09 資料來源:《社會科學雜志》 第7卷 第1期 P47 1936 ( 注:—為0,*為小于0.05 ) “農村缺乏畜力的情況相當普遍。據金陵大學農業經濟系對22省153縣16676個田場的調查統計,在北方小麥產區,擁有小田場而缺少耕畜的農戶占64%,中等田場缺少耕畜的占32%,大田場缺少耕畜的占7%! “南方的情況也大致相同,許多地區因缺少耕牛,農民不得不用人拉犁,在長江三角洲的無錫,‘禮社全鎮所有耕牛,最多時亦只有10余頭,邇來農民無力養牛,年有減少,至今已完全絕跡。耕田翻土,全用人力。’” [ 2 侯建新,《農民,市場與社會變遷——冀中11村透視并與英國鄉村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P101]2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 1/7/7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