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預算的概念,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意見認為,國家預算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另一種則認為,國家預算是國家制定的年度財政收支計劃[2]。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后一種觀點,即預算是財政的年度的收支計劃,是具有法律效益的。國家預算的研究歷來被認為很重要。安史之亂后唐德宗即位,楊炎為相。楊炎說:“夫財賦,邦國之大本,勝任之后名,天下理亂輕重皆由也。是以前代力選重臣主之,猶懼不及,往往覆敗,大計一失,則天下動搖。”早在公元780年,古人則明之,后人何不效之?正如毛澤東所說:“國家預算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里面反映著整個國家的政策。因為它規定著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毖芯课覈鴩翌A算源流也有多方面的意義:(1)研究事物的源流有什么作用?治史不可忽略源流,,歷史是前車之鑒,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前人因何而失,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訓。(2)就中國而言,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如欲探求事物的本質,不能不從源上開始,即必須從事物最初、最原始的形態開始研究,以能窺測到其最本質的東西。(3)研究我國預算的源流,是國家預算理論的重要性所致。因為國家預算與國家財政緊密相連,而國家財政又是整個國家基石中的中流砥柱。財政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又要求又要求對預算起源問題有一致的認識。 目前教科書公認的觀點為國家預算誕生于17世紀的英國。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后,英國的財政權已經受到議會的全部控制。到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還進一步規定皇室年俸由議會決定,過往的私人支出與政府財政支出要分開,不得混淆。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中,不經議會批準王室政府不得強迫任何人納稅或作其他繳納;還規定了征稅收入和使用預算支出都必須經過議會批準,并采用按年分配收支,在年前作出收支計劃,提請議會審批和監督的辦法。另外規定了國家機關和官吏在處理國家財政收支上的權限和責任,以及必須遵守的法令和規章。關于國家預算產生的上述觀點是西方的,我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一 、關于我國國家預算起源的一種觀點[3] 此觀點認為我國到明朝(公元1386年)時,開始由預算知識。1896年,康有為提議要編制預算、公開財政,每年的出入款要分門別類列為一表,按月刊報,但變法夭折未能實施。終于在宣統二年(1910年),由戶部下的清理財政處負責全國的預算編制工作,這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第一次由外力推動的制度變遷。它完成了我國第一部政府預算。 表1:宣統三年國家預算總表 歲入 歲出 項目 經常門 臨時門 項目 經常門 臨時門 田賦 鹽茶課稅 洋關稅 常關稅 正雜各稅 厘捐 官業收入 雜收入 附:1、捐輸 2、公債 46164709 46312355 35139917 6991145 26163842 43187907 46600899 19194101 5652333 3560000 1936636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1/5/5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1/5/5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