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文用對外開放度與GDP的關系為基礎,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5年全面改革以來省際間的經濟增長差異進行實證分析。本文認為對外開放度與各省市的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對外開放度的高低直接影響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經濟發展的后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度對中國的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西部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合深遠的影響,對于縮小中國的地區間發展差異更有積極的意義。 【關 鍵 詞】經濟增長;對外開放度;地區性差異;外商直接投資;進出口總額
一 、引言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斷上升,但與此同時,省際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也在不斷擴大;以可比價格計算,中國的人均GDP標準差從1978年的330上升到1999年的1171(沈坤榮2002)。正如經濟增長過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同步的現象也是很正常的,從世界范圍來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地區差異是一種普遍現象。 但是經濟地區差異的存在和擴大的趨勢對于整體經濟增長的效率的影響是巨大的,會造成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社會整體福利的損失、收入水平的區域性差異的一系列問題,進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政治和社會的穩定以及民族的團結。因此,縮小地區間的經濟增長差異不僅是當務之急,更對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關于引起地區間增長差異的主要原因,國內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一些學者認為這種差距主要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的政策造成的。也有的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地區差異與其說主要是由中央政府造成的,不如說是市場經濟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的必然結果(胡大源1997)。同時也有部分學者經過實證分析得出國內投資的區域差異是造成我國地區經濟差異的主要原因(武劍2002)。 其實造成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中央政府的政策因素,也有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的因素,同時國內投資的區域性差異、人力資本投資的區域性差異、工業發展水平的地區間差異、地理因素差異、投資環境和投資回報及效率的區域性差異、以及對外開放度的地區性差異等都是造成中國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異的原因。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程度的加深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實現,對外開放的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度的高低對于造成我國經濟增長的地區性差異的影響也同時越顯重要。本文就將用對外開放度來對中國經濟增長地區性差異進行分析。 本文的基本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將對對外開放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的理論和相關分析進行回顧,并引出本文對對外開放度的概念的解釋和分析模型的建立;第三部分將對對外開放度與各省GDP進行回歸分析,同時對回歸的結果進行實證分析并得出基本的結論;第四部分將就引起對外開放度地區性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第五部分將根據分析的結果提供一些有關縮小地區間發展差異的政策建議。 二 、對外開放程度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及相關分析結果的回顧和模型的建立 關于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促進影響,從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和李嘉圖的相對成本理論開始至今,產生了大量的理論和模型,也不乏大量的實證分析(注:這里的對外開放主要指對外貿易和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以便于下面的分析)。 D.H.羅卜特遜在上個世紀30年代提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Engine for growth)的著名理論,R.納克斯對這一學說進行了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認為較高的出口增長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有了提高其進口水平的手段,資本貨物的進口對促進經濟增長是特別重要的,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對外貿易還可以鼓勵夠內外投資,促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引進。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 1/7/7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