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GS1986 論文字數:7684,頁數:06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內部風險管理
摘要: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發達國家相繼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現代金融體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1999年11月,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正式生效,金融分業經營時代徹底終結;英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進行“大爆炸”(Big Bang)式的金融改革,逐步實現混業經營[1]。在這個過程中,以美國花旗集團、英國匯豐集團、日本瑞穗金融集團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于1993年開始實行銀行、證券、保險的分業經營制度,這是符合我國當時金融業實際情況的一種正確選擇.但是隨著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逐步成熟,分業經營模式的弊端已經開始體現,混業經營己經成為我國金融業發展的趨勢所在.目前國內光大集團、中信集團等多元化金融集團的形成,充分體現了管理層希望通過金融控股公司這一形式來實現我國金融經營體制轉變的意圖。 但是鑒于金融控股公司龐大的組織結構和復雜的股權關系,在經營和管理上都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各級法人的資本金投入是否充實?內部交易是否會.影響到市場的公正性?銀行、證券、保險三個監管部門對本部門監管對象的職權是否明晰?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現實和潛在的風險將是巨大的。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些風險,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迫問題。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不同程度地參股、控股了金融機構,形成了許多很不完善的準金融控股公司。這些母公司為實業資本的準金融控股公司更容易游離在監管層的視線之外,所以更值得我們認真關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