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法林是20世紀40年代上市的雙香豆素口服抗凝藥,由美國Wisconsin大學研究并合成的化合物,其化學結構為3-(a-苯基丙酮)-4-羥基香豆素。華法林是通過抑制羧基化酶發揮其抗凝作用,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谷氨酸需要羧基化轉變為γ-羧基谷氨酸后才能結合到磷脂表面,發揮使血液凝固的過程加快速度的作用。其作為維生素K依賴性因子,整個γ-羧基化的進程需要還原型維生素K的參加。華法林的作用就是使維生素K環氧化物還原酶的活性降低,使得還原性維生素K的不能生成。正是因為這種抗凝機理使得華法林對已經在體內生成的凝血因子并無抗凝的作用,只有等到原有的凝血因子全部經過代謝消耗完了之后,才能發揮抗凝效應。因為華法林的自身的抗凝原理的限制,所以其起效相對緩慢,僅在體內有效不可作為體外抗凝劑使用,停藥后也需要等到維生素 K 依賴性因子逐漸恢復到一定濃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所以其藥效持續時間較長。華法林的藥效要明顯優于阿司匹林,但起效時間明顯慢于肝素且不能體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