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論文:淺談幼兒美術教育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 論幼兒美術教育 試論幼兒美術教育 論述幼兒美術教育 學前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論幼兒的美術教育
畫畫是兒童的一個夢,一個色彩斑斕的夢,如雨后天空美麗的彩虹。當孩子第一次拿起畫筆,發現手指一動,白白的紙上留下彩色的線條,這信手涂抹正是兒童繪畫可喜的起步。讓我們用藝術幫助兒童表達出他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思緒。通過藝術可以看到每個兒童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這就是美術藝術的神奇之處。 一、幼兒美術教育的特點和宗旨 幼兒教育心理學家皮亞(piaget)和維高斯基(vygotsky)都強調各種物件,材料的創作和第一手經驗對于幼兒建立概念是很重要的,在繪畫的過程中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讓幼兒探討使用方式,研究各種表達的可能性。同時也學習到素材的視覺結構和物理特質。教育學家杜威( John deway )的幼兒學習理論,認為孩子是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所以強調從做中學,幼兒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討論,觀察,掌握主題更多的背景。知識和想法。便能有信心地進行創作。幼兒完成一個創作所需的思考和經驗的融合,可能會比一般學科學習還需要更多的智能。所謂融會貫通這就是較高層次的共通能力的展現。 當幼兒的作品得到別人的贊賞時便會感到自豪,這樣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及能力感,有助于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觀察孩子的作品,從他們的創意內容,構圖及筆法,可以了解他們的繪圖知識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從作品的內容和整體佈局中更可顯示出孩子的情緒需要。當孩子不開心時會以混亂的筆法,暗沉的色調。相反當孩子喜悅的時候就會以鮮明的色彩和活潑流暢的筆法來繪畫。 繪畫是學前兒童的書面語言,猶如人類早期使用的象形文字一樣,兒童正處于書畫同源的階段,鑒于兒童‘具體形象’和‘童話式幻想’心理特征,由于繪畫本身具有便捷,直觀形象性和游戲性的特點,令兒童無不愛用繪畫表達心聲和情感,繪畫有利兒童眼睛(發現和觀察),腦子(形象和思維),手(表達和創造)的協調發展。有利于開發智力,提高審美能力和發展個性。 “不會畫嗎?沒關系,畫得不像,沒關系。不要解意你畫得像不像,想一想,你希望畫什么,那你就畫吧。”我教畫的目的是提高兒童自信,讓兒童愛畫,敢畫,多畫才能越畫越好, 越畫越愛畫,臨摹大師的畫提高眼界,借鑒技巧。用寫生畫自己的小手,畫媽媽刷牙,讓兒童觀察生活學會創作。集體的作品讓兒童學會合作和分享,用日用品的設計與裝飾來美化生活。 二、針對幼兒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美術教育方案 幼兒的年齡不同認知也不同,所以必需對幼兒的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美術教育方案. 2—3歲 1、手指動作 會拿筆開始劃線,視覺和手的抓握逐漸協調,能用指頭翻頁翻書,能用五至七塊積木堆成一個塔。 2、認知和語言 會以單字句發展到雙字句的語言。 會記東西的名稱,會看圖畫書上列舉東西的名稱。 可以想起過去的事物。 3、繪畫能力 涂鴉前期,線條由未控制而逐漸可控制。 涂鴉線條可分畫,橫線、豎線、豎橫線、渦形線。 涂鴉線條規律化,以旋渦式線條為主。 作畫的動機由手臂運動的快感,轉為想象描繪的游戲。 命名涂鴉顯示了初步手腦并用于視覺的協調整體發展。 4、造型活動與指導要點 提供表現的機會、環境和材料。 提供黑色蠟筆、彩色筆、原子筆以及平滑大紙張、粘土等創作材料。 進入命名涂鴉期,可以透過看圖說話的方式來增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和繪畫興趣。 3—5歲 1、手指動作 能將色紙對扎,能用剪刀將紙分開,能畫圓圈。 能用剪刀剪出幾何形狀。 能照樣畫出圓形,方形,三角形 2、認識和語言 能指出自己所畫的圖形名稱或編成故事。 能接受生活圖畫書,能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間關系 能一次執行三個命令 能了解左右的概念。 3、繪畫能力 三歲半后能逐漸畫出圈圈的形狀 圖形符號受個人的自我中心思考影響,會有夸大變形的現象,富有個性化。 能以圓形為主,如大圓是頭,小圓是眼和嘴,大大圓是身體,扁圓是手和腳。 4、造型活動和指導要點 自由創造的線畫,基本形和基本色的辨識指導。 撕貼畫的游戲,粘土和積木的操作。 基本型和基本色的構造組合游戲。 開始實施繪畫日記以及水彩畫。 2—4人的小型集體創作,欣賞同伴的作品并說出美的特點。 5—6歲 1、手指動作 會折疊衣物,靈巧的投,接皮球。 能用剪刀剪出圓形和自由圖形。 2、認知和語言 喜歡發問,可以使用文章形式的語言與大人對話。 屬于自我中心的思考期,有時分不清想象與現實的界限。 可以從認字,念字的指導,轉入畫字與寫字的指導。 3、繪畫能力 以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組合畫出略象實物的象征。 能以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來綜合應用,如圓形是頭,方形是身子,三角形是裙子。 任隨感情來決定色彩,與實物不一定有關。 常有透明式,并列式,續時間式,擬人式的畫法。 4、造型活動和指導要點 重視作品中的“何人”、“何處”、“何時”、“何事”的具體表現 自由與命題創作交互實施。 加強主體的機能性的造型創作。 透過作品的欣賞,帶動創作的新思考。 8—10人的集體創作,將作品與環境的美化結合。 3以幼兒自身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培養與肯定個性美術作品 是否進入兒童美術教育機構就能讓兒童的理想能有效發展嗎?不一定,有的老師強調線是如何畫的直,色是如何涂得均勻,如何畫得簡筆人物,認為不學好技能何來創作,有的老師強調審美,僅僅為了作業漂亮,卻全無童趣,和兒童的情感。但是兒童的認知是在不同年歲段有不同的認知,如果茫然超之,在幼兒尚未意識到之前,超前的教育,為使得幼兒對畫畫出現抵觸情緒,失去對畫畫的興趣。 孩子擁有各種天賦的表達能力,繪畫藝術正好發揮他們的潛能,開拓創意想象空間,展現獨一無二的特質,幼兒在未懂得使用文字之前,已經可以用圖像的涂鴉方式來表達意思,在繪畫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自由地探索,嘗試和創作,他們能在藝術創作中獲得很多生活的樂趣,我們必須要相應不同年齡兒童自身的認知能力來進行美術教育。培養并肯定每個兒童的個性美術作品。 在繪畫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也要增強他的觀賞能力,更要樹立幼兒的自信心,當一幅完整的畫完成后,對他們作品的肯定,能使幼兒心里不僅有無限的樂趣,更增強了對自己能力的認可,使得他們在繪畫中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培養集體創作中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謙讓、相互尊重 例如:在2—4歲階段安排了命題為“菜葉與瓢蟲”的課程 目的:1、認識菜葉、認識瓢蟲 2、應用綠紅黑三種顏色、 物料:1、白菜葉 2、紅色、綠色廣告顏色 3、黑色水筆 4、瓢蟲畫片 教學過程 認知物料 讓幼兒觀看老師制作過程,并一邊進行講解:選一片小白菜,在其表面用綠色顏色圖上,把涂好的菜葉按在一張白色圖紙上,即出現了一個綠色菜葉的圖形,等干后,用食指按上紅色顏色,在菜葉上隨便按上幾個手印作為瓢蟲的身體,用黑水筆在紅手印上畫上小圈圈,作為瓢蟲的身上花紋,再在手印一端畫兩個觸角。一個小小的瓢蟲就完成了,當老師演示完成后,發給幼兒物料,讓他們按步驟隨意發揮。(附上圖一) 當幼兒進行一段時間的繪畫教學后,他們能很正確的理解老師每一個指示,隨著繪畫能力增加就安排集體創作,老師只要把課程要求,以明確簡要的言語向幼兒敘述后,幼兒就能 認真協調的完成老師的要求,以下就是六歲幼兒進行的集體創作。(附圖二) 通過幾年的幼兒美術教育,和家長的反饋,使我更感到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你用一雙強而有力的小手,創造出充滿信心的創意和個人風格的作品,每次都帶來驚喜,媽媽祝福你,滿腦子的點子如鷹展翅翱翔在藝術創造中”,這是一個家長對兒子的祝福。看到此更使我認識到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我將為此奮斗終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