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論文:論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淺析與幼兒家長的有效溝通 論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論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幼兒園工作的順利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配合就需要有效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孩子,做好家長的工作。對此我對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首先我們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為什么幼兒園要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其此我們要研究當今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存在哪些問題。最后我們研究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有哪些方法與策略。 一、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原因: 1、家長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最有利的支持者,家長也應該是幼兒園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 2、幼兒是在家長與幼兒園雙重教育活動下不斷地成長,而家長對幼兒有幼兒園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 3、在幼兒轉述和表達能力尚不健全之時,家長與幼兒園的緊密聯系顯得極為重要。 4、家長都將家長與幼兒園的工作視為幼兒園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良好的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中更好地生活、學習,能使幼兒教師在實踐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然而很多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從理想的觀點出發,家長和幼兒教師在以下兩方面享有共同點:都希望事情朝著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發展;但事實上,他們卻生活在不信任和敵意的環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確實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發的沖突不可避免。 1、教師與家長的教育細想與教育方法不同 由于教師與家長雙方的教育素養水平不同,教育思想與教育方式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幼兒出現問題的熟悉不同,理解不同,是雙方產生心理分歧,產生矛盾。例如: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想聽好話,有時一點小事情,他會認為幼兒園對自己孩子重視不夠;相對年輕父母來說,想聽聽孩子的問題有哪些。 2、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所抱態度不同 教師與家長的矛盾,經常是由于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困難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兒發展進度總是不盡人意,也有的幼兒存有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糾正多次,任有反復等等。對此,教師與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沒有教育好孩子,不考慮具體情況就把責任推給對方。例:班里有位家長反映孩子在家有啃手指的毛病,并說是老師沒有引導好,受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影響。但我發現該小朋友在幼兒園并沒有啃手指的毛病,家長在家應多注意孩子的衛生習慣。 3、教師與家長缺少必要的練習與心理交流、溝通 教師與家長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種是由于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并沒有一種組織隸屬的性質,雙方的關系是松散的。所以雙方交往的內容、形式、數量也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此外,有時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聯系與心理溝通造成的。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每天有,但不夠。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有的時候說的太多,喋喋不休,沒有什么價值,老師沒法好他談下去。而年紀輕的呢?大多是匆匆忙忙。 4、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中雙方地位不平衡 主要表現為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教師指揮,要求家長配合,教師很少考慮家長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長優點在被動服從的位置上,或家長缺乏參與幼兒教育的意識。我們老師,很多時候是站在自己一方來處理事情的,需要家長配合時,就要求家長做這做那,比如汽車、材料等物質準備以及其他便利等。而家長有需求時,我們老師往往就會找理由推脫。 交流的時間太短 時間短,就是接孩子那幾分鐘,說久了,怕耽誤老師下班,平時打電話又怕打擾老師休息。老師給家長提供的細節很少,比如孩子在學校對什么事情的反應、表現,和同學相處的方式等等,很多時候都是說:“不錯不錯,可以可以”或者“今天吃飯還可以”。 如果是家長會,基本上都是老師講一下學校安排什么的,散會后有點時間問問孩子情況,但基本上都是十幾個家長圍著老師,七嘴八舌,也問不到細節。
三、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及策略: 這個溝通涵蓋很多方面,因為是雙方的事情,也存在主動與被主動的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的方面進行研究。 (一)家長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1、 家長要利用接送孩子的時候和老師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幼兒的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完善,有些問題也表達不清楚。家長可以在放學老師有空的時候跟家長聊聊天,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睡覺、上課等情況。 2、不要等到孩子出現了問題才想起找老師 園時家長要向孩子所在班老師交待孩子的飲食嗜好、性格、健康情況。每天接關時要注意有無特殊要求和家長應注意的事項,在情況允許時可與教師交流一下孩子在幼兒園或家中的情況。 3、 每天晚飯后要同孩子談及幼兒園的情況 看看孩子認識了哪幾個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有哪些表現。問教師今天上什么課,學到哪些新的知識,看孩子能否講清楚。有時孩子學唱新歌,只會唱一句,或者說一個新的兒歌,只會說前頭1~2句,其余的還未學會。父母要在第二天接關時找機會把孩子唱的歌和兒歌從教師或小朋友中學會,以使輔導孩子。 4、每天關心孩子幼兒園發生的事,會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語言能力 有時孩子會講到與某一小朋友爭搶玩具而打架的經過,或老師批評某小朋友的情況,孩子會有自己的感受,家長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議論老師,以維持老師的威信。要參加定時的家長會和幼兒園的開放日活動,注意發現孩子在幼兒園有哪些與家許不同的地方,如幼兒園強調吃東西前先洗耳恭聽手,在家中家長也要幫助孩子鞏固已培養好的衛生習慣。 5、 理解老師的工作 家長要理解幼兒園孩子多老師少,不可能十分周到,因此要同教師配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請家長們記住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在家家長只看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會失誤,何況是老師呢?允許自己失誤,也要允許老師失誤,因為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在幼兒園里和小朋友玩兒時,被小朋友抓了臉一下不是很厲害 就是紅了點兒。媽媽來接時一眼就看見了臉上的抓痕,沒等老師解釋就發火了,把老師數落了一通,老師沒辦法誰讓自己沒看到,心里也是無奈。下午媽媽送孩子來一見面就和老師承認錯誤說:真是對不起,上午是我不對,你能原諒我嗎?老師感動的留下了眼淚。老師說:我以后會好好的看他的。這就是理解。 6、出了問題,正確的解決問題 有一個小女孩平時很調皮,在家里媽媽拿她沒辦法,一天吃完飯睡覺時,她跑得時候不小心摔倒了磕在了桌子角上,把嘴巴磕了一個大口子,在醫院縫了4針。做手術的時候小女孩兒很堅強沒有哭。家長來的時候我和老師準備好了讓家長發泄一下情緒,誰知家長沒有發火反倒說是孩子調皮。給老師添麻煩了。我想如果家長都像家悅媽媽這樣,那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只是她的這種解決事情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家長學習。這就是孩子的媽媽,她懂得換位思考懂得老師的失誤,之后我們成了好朋友。 (二)幼兒園做好家長工作: 在幼兒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共同生成適宜于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課題研究中,教師們就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長資源,提高教師的素質,展開了研討。教師們認識到:掌握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對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因為從家長處教師可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經驗與信息,對提高教師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對于幼兒園老師來說,與家長溝通,積極尋找教育幼兒的最佳切入點,從而提高教育質量,發展幼兒個性,顯得猶為重要。這里的溝通,是指在孩子發展與教育上,家園雙方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發展的情況,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從而共商教育策略,協同進行教育。 1、教師應講究與家長交流的語言藝術 孩子入園后,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匯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梢韵认蚣议L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于家長接受。 2、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建議家長把這些好處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與這位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3、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幼兒園里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三)教師應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委員會 老師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并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了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客座教師 通過調查,許多家長素質較高,具有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愿望和能力。我們不妨以幼兒為中介,讓家長自愿報名,然后根據活動內容選擇具有相關知識能力的家長共同備課,保證質量。客座教師活動的開展為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提供了一個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的機會。教師從家長所擁有的專業知識、生活經驗中獲得幫助,家長從教師身上獲取教育經驗技能,而且更加了解老師的工作。孩子們也在活動中倍感親切。 3、家長辯論會 以往的家長會多以老師說教為主,家長興趣不大。我們可以改變老的形式把家長會改為家教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并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4、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老師們似乎已習慣于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為什么不準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如“夸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5、家園共育袋 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家園袋。每周,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還可隨時將幼兒在園情況,教學內容及需家長幫助等寫好,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裝著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周末將袋子帶回家,周一再帶入幼兒園。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于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6、個別化的家園溝通 由于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系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如今,許多幼兒園上了寬帶網,并且實現了班班通,這樣就更加拓寬了溝通渠道,網上交談也是很方便的。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于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并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傊,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于與教師接近,愿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系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園溝通的工作,讓老師受益非淺。 幼兒園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作為幼兒教師的我要以身作則,認真做好家長工作,得到家長的認可,也讓孩子在幼兒園里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