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幼兒園與家長的有效溝通 教師怎樣與家長進行溝通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的優勝劣汰,家長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勝自己,在社會中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孩子的啟蒙教育能為以后打下基礎,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孩子的幼兒教育無疑的是孩子重要的啟蒙階段。也因此有了一系列關于孩子啟蒙的“助手”,如:關于幼兒教育的語言,舞蹈,還有幼兒教育的各種書本,磁帶,碟片等等。這樣的資料在現在屢見不鮮。 可見,的幼兒教育對孩子如此重要,作為孩子幼兒階段的啟蒙之師的幼兒教師應該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呢?如何能夠使孩子的幼兒教育真正得到啟蒙的作用呢? 對幼兒教師本身而言,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做到了解孩子的喜好,知道孩子的長短處。還必須知曉孩子可發掘的潛力。在當今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教”的角色了,教師和幼兒在整個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應該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是幼兒學習的伙伴,而不是隨著教師的主觀意愿一行到底,而應是與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共同學習,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教師也應同樣遵守這一規律,由于年齡特征,個性差異,知識層次等因素的制約,幼兒對知識的喜好千差萬別,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將教學只局限于學科狹窄的范疇內來理解,而且把“讓每位幼兒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幼兒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并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孩子去探索的引路石,對于學前兒童進行教育,為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促進兒童的認知能力以外,更重要關注兒童的發展變化,做好幼兒活動的組織者和拓展者;教師應創設一個尊重和支持的環境,讓幼兒樂意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做幼兒的提供者和支持者。比如在“打開核桃”活動中,有個幼兒用鑷子又夾又敲,雖然這種辦法并不可行,但我們沒有去干預,而是以接納和尊重的態度鼓勵他繼續嘗試,雖然這個孩子最終沒能打開核桃,但他獲得了“核桃是圓溜溜的夾不住”、“鑷子好象沒力氣”等感性經驗;孩子常常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但由于生活經驗有限,產生行為或語言上的錯誤,教師在這時就要有心的對此進行疏通、引導,把孩子零星的、錯誤的經驗,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加以整合,糾正,在尊重孩子需要的基礎上做好引導者,成為孩子的智多星,更重要的是,孩子出生時,家長們都視為心頭肉,因此對于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而言,親和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而對家長而言,孩子的啟蒙教育更為重要,許多家長愛孩子的方式卻是不正確的,如:讓孩子隨心所欲,只要孩子不樂意,無論對孩子是有益還是無益,皆不勉強他去做,那完全是溺愛,對孩子本身百害而無一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需要有一個橋梁段、間隔段的,而家長與幼兒教師和交帳的溝通無疑是為了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幼兒教育,更好的發掘孩子的內在的潛力,讓其長大成為一個對國家都有用的大好青年。 唯有如此,家長在幼兒園方面如何與教師有個良好的溝通基礎呢?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長、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但是透過活動的表象,更深層次的思索,我們總覺得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倡的平等、合作,還有很大的距離,幼兒園用大量的精力籌備活動,家長忙碌的參加,表面上看,家長與幼兒園之間接觸交流的機會是多了,實質上,從家園合作活動的目標的確立,活動的實施等都是以幼兒園為中心,以孩子為中心,家長只是整個家園合作活動的旁觀者、配合者,家園合作的意義也消失了,就更談不上什么互動了。為了改善這種局面,真正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們探求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來開展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活動,至于怎樣與家長溝通,具體工作如下: 一、“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常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 二、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平等的良好關系,保證交流渠道的通暢,教師不要在孩子面前評判家長的對錯,而家長也不要在教師甚至于是朋友的面前評判孩子的對錯,在撫養教育孩子的問題處在的位置不同,而產生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說:四歲左右的孩子控制能力較差,在玩的時候,會為了某些他認為不對的事而大打出手,在我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可是對于家長卻不是這樣認為,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會給孩子灌輸,如果別人打人或是別人打你,你就打他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應當把自己的看法向家長表達清楚,而不要急于下結論。 三、幫助家長建立主人翁的意識,激發積極合作的態度,心理學原理表明,家長合作的態度取決于合作是否滿足了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當幼兒園滿足了家長的合理需求時,家長合作的愿望和熱情會更高,態度也會更積極,相反,當家長有某種合理的要求,而幼兒園沒有加以注意,甚至當家長被自身的一些問題纏身時,那么家長就不會熱心于家園合作了。當好教師角色,促進幼兒發展,教師只是家園合作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因此每次活動前,我們都會做精心地準備工作,加強與家長的情感溝通與信息交流,了解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要,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激發家長參與家園合作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讓彼此不會感受到來自對方的“威脅”,雙方也就會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齊心協力。 四、尊重家長,獲取家長的信任家園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雙方即教師與家長要有平等的態度,任何一方居高臨下地指揮者的態度都會讓另一方退縮,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主動作用,尊重家長,珍惜每一次和家長交流的機會,取得家長的信任,新生幼兒入園是博取家長信任的關鍵期,孩子初入園,家長們由于對教師缺乏了解,都存在著一定的防衛心理,在接孩子時,家長會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和教師交流,從老師的言行中,暗暗分析老師是否喜歡、關心自己的孩子,為此,我們珍惜每一次與家長的接觸機會,以微笑面對家長,用撫摸迎接孩子,每天對每一個家長送上一個甜美的微笑,給每一個孩子親切的撫摸,蹲下來和孩子問聲好,讓家長接收到這樣訊息,老師是喜歡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歡迎自己的,由此,取得家長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基礎,家長朋友們也就愿意與幼兒園溝通合作了。 五、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意識,真正解決后顧之憂,這是開展家園合作的重要前提,人本主義的教育理論適用于孩子,同樣也適用于家長,在班級家長工作中,我們也要“以人為本”,了解每一個家長的情況及需求,因人而異地開展活動,我們農村許多家庭成員早出晚歸,外出打工、上班,接送孩子的時間不固定,因此,我園安排老師值早晚班,有的家長早上趕著上班來不及弄早飯給孩子吃,就上街買兩個包子打發孩子,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我園還特意為那些來不及吃早飯的孩子安排早點,真正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放心地工作,除了在生活物質上想家長之想,解決家長之困難外,我們的教師還努力地提升自己,掌握全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識,善于運用每一個家長的經驗,促進家長間的經驗調節,樹立較強的主人翁意識,認識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運用到家長工作領域中,我們覺得,在班級家長工作中,影響溝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長已知的內容,這個內容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經驗,只有了解家長的經驗,老師才能談家長想談的,解家長所需的,有共同的交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們的素質越來越高,他們也在時刻關注著育兒方面的新知識、新觀念,一個班,幾十個家長,實際上就是一部很好的經驗介紹書,這些經驗有正有反,寓意深刻,因此,教師不僅要充分關注了解每一個家長的經驗,還要將這些活生生的實踐例子充分利用起來,把成功的經驗推廣,用失敗的教訓反思,同時,根據育兒觀、子女情況、文化素質等情況,將家長有機結合和搭配,在交流和溝通中,讓他們發現自身的成功和不足,自覺的調整自己的教子觀,避免了教師直接指出時因對立性而帶來的磨擦和不必要的沖突,例如:中班幼兒有些個別吃飯磨蹭,東張西望,有的時候還找借口跑來跑去,玩一會兒吃一口,甚至還要人喂的不良習慣,但他思維敏捷,發言大膽,想象力極為豐富,而其他小朋友能安靜吃飯,上課注意力集中,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他膽子比較小,上課不敢積極舉手發言,教師和家長曾多次努力,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彼此束手無策,后來,在一次家長經驗交流會上,雙方家長互相認識后就相互吸取經驗,以子女帶動子女,家長感染家長,優勢互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終教師與家長交談要講求談話技巧,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與家長進行交流,而且針對不同,如果幼兒教師能和家長溝通有許多不謀而合的話,這樣就能讓孩子贏在社會的起跑線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