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KJ120 字數:10372,頁數:14
摘 要
當前,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工作雖然已經完成了80%以上,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政策和不同的企業特點,在改制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理論界也進行過大量探討,實踐中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仍然不能消除人們的憂慮。作為一個正在改制的國有小型企業的普通職工,親身體會到改制過程中職工的焦慮、彷徨,操作過程中的失誤、矛盾,感覺到國有中小企業改制中還是存在大量的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根據本人的親身經歷和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發現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過程中存在諸如有效化解人們的思想障礙,如何保護改革中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如何確定合理的股權結構比例,如何徹底解決歷史包袱和社會負擔,如何對企業上級主管單位權力運用進行規范等重點問題,以及諸如如何對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如何避免政策執行中的偏差,如何采取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推進職工身份置換,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等難點問題。并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國有中小企業 改制問題 解決方案 目 錄
一、國有中小企業改制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 (一)國有中小企業的歷史貢獻和存在的問題 1. 國有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歷史貢獻 2. 改革前國有中小企業出現的種種問題 (二)國有中小企業改制的現實意義 1. 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措施 2. 積極穩妥地解決好改制問題,有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國有中小企業改制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剖析 (一)改制中存在著觀念、思想障礙和認識誤區 1. 對國有企業改制的目標和標準有不同理解,認識難以統一 2. 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對改革后個人前途的不同期望,導致對改制工作的矛盾心理 3. 每位職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導致對改制方案產生較大爭議 (二)改革中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 1. 職工身份的置換和安置,容易產生侵權現象 2. 改制后原國企職工的各種社會保障難以落實和完善,容易造成社會問題 (三)股權結構比例分配不盡合理 1. 中小企業改制中存在國有或集體股份的退出問題 2. 領導層和普通職工的股權比例究竟如何確定 (四)歷史包袱和社會負擔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1. 政府在企業改制中應承擔何種責任 2. 改制企業原有的社會職能如何剝離 (五)企業上級主管單位及企業領導層的權力運用常常有不規范之處 1. 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改制往往大包大攬或者行政不作為 2. 改制的過程不太規范 3. 企業領導層往往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資源,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改制方案 (六)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存在著偏差和不當 1. 政處多門,一些條文出現矛盾和抵觸 2. 具體執行中,對政策的理解、解釋和實施存在差異 3. 政府部門的大躍進式冒進行為 三、解決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工作中重、難點問題的若干建議及對策 (一)加強宣傳、學習和引導,確保全體職工對改革的正確理解和支持 1. 必須全面、系統、及時地組織全體職工學習國家有關方針政策,解決改制中信息不對稱而造成誤解、反對、擔心問題 2. 政府相關部門必須承擔答疑解惑的職能,確保改制工作的政策性和權威性 (二)必須加強對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1. 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部門必須真正規范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防止行政不作為、亂作為 2. 確保改制前企業資產、債權評估的客觀性、公開性 3. 確保國有產權轉讓的公開、公平、公正和有序進行 (三)采取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推進職工身份置換,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1. 職工身份置換補償標準要合理 2. 對于資不抵債的改制企業,政府有責任確保補償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3. 改制后原國企職工的各種社會保障必須得到落實和完善 (四)改制企業的股權結構比例分配應盡量做到相對合理 1. 國有或集體股份應盡可能地全面退出 2. 股權比例要相對集中,防止股權的絕對平均和過于分散 (五)政府應該對改制區也的歷史包袱和社會負擔負責 1. 政府要對企業歷史欠賬和社會負擔承擔完全責任 2. 改制后企業不再承擔社會職能 參考文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