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公正的企業收入分配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宏觀,創造更加公正的社會環境 社會的發展應該是以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為本的發展,其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只有遵循公正的原則,才能實現這一宗旨。但是在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有些人的富裕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勞動、知識、技術和能力進行自由、平等、公平競爭的結果。不合理、不合法收入的存在雖然是局部現象,但卻是引起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人靠以權謀私和各種非法手段聚斂起大量的財富,他們擁有的財富與他們的勞動和貢獻是不相稱的,與諸多的下崗和失業工人形成明顯的對比,應從根本上解決。要建立完善的企業工資制度,就必須創造更加公正的社會環境,充分激發各個階層的潛能,使社會成員按照各自具體的貢獻得到有所差別的回報,才能實現社會的有效整合,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 (2)提高公眾創業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使勞動者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高的工資水平 企業實行“抓大放小”、“兼并重組”后,出現了大量富余人員,同時每年一度的高校畢業生以及大量農民工都成為低收入階層或無收入階層。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忽視了對中小型甚至微型企業的鼓勵、扶持力度,公眾創業的積極性過低,每年僅增加1O萬個企業,相對于每年新增近千萬的就業人口來說,確實是杯水車薪。同時在諸多的小型國有和私營企業中,經營管理的水平確實非常低、非常不規范。因此,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公眾創業能力的培養、重視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企業在良性生產的過程中吸納更多的勞動者;讓勞動者在管理規范的企業生產中,以較高的生產效率為企業贏得利潤的同時,自身的利益得到更加公正的保護。隨著企業管理水平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部分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正進一步提高。 (3)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加勞動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份額。 較長時間以來,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使勞動力價格長期低廉。以勞動收入為主,也是當今世界各國的一個普遍現象,據統計,美國勞動收入占總價值創造的81%,非勞動收入只占19%。但是,當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勞動報酬所占的比重僅為50%左右,資本等非勞動力要素的收入相對于其他國家所占份額確實是過大的,資本要素擁有者獲得的財富是一般勞動者不可比擬的。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作為知識載體的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在社會收入分配中勞動收入增長的速度也應快于資本、自然資源等物的生產要素收入的增長速度。我們必須采取稅收等手段弱化當前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帶來的社會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使資本占有者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使勞動者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結論 薪酬是連接雇主與員工的主要聯系紐帶,因此對于很多企業來講,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對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以及組織業績都會產生極大的作用。只有具備科學合理的薪酬和公平有效的分配機制,才能招聘和留住所需的人才,才能把人才配置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知人善用才能激勵人才發揮聰明才智,人盡其才為組織創造期望的績效。針對上述困境,筆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包括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提高公眾創業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勞動者自身素質等等。鑒于筆者自身能力有限,所提建議層面較窄,深度也有待擴展。 參考文獻: 1 成暉.《國企薪酬制度改革難點與途徑》.《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2 劉玉方.《國有企業職工的內部分化及其利益關系》.《工會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7卷.第4期。 3 王海明.《公正與人道:以德治國的道德原則體系》.《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19卷.第2期。 4 《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1999年9月”日。 5 柴華奇.《論國有企業內部分配中職工收入問題》.《西北工業大學學報》,1999年,第19卷.第3期。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3/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人力資源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