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ususo"><center id="ususo"></center></ul>
  • <samp id="ususo"></samp>
    <kbd id="ususo"><pre id="ususo"></pre></kbd>
      <ul id="ususo"><pre id="ususo"></pre></ul>
    • <samp id="ususo"></samp>
        • <strike id="ususo"><s id="ususo"></s></strike>
          論文格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財政學免費論文

          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思考(一)

          本論文在財政學免費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30106  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思考

          1 緒 論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的意義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框架
          2 財政政策的概念和分類
          2.1 財政政策的概念、分類
          2.1.1 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2.1.2 積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2.2 財政政策的原理
          3 我國1998-2003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回顧
          3.1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歷史背景
          3.2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內容和效果
          3.2.1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3.2.2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
          3.3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存在的問題
          4 現階段實施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建議
          4.1 我國投資需求現狀分析
          4.2 我國消費需求現狀分析
          4.3 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建議
          5. 新形勢下豐富和發展積極財政政策思考
          5.1 新形勢下積極財政政策的特點
          5.2 豐富和發展積極財政政策的理論探索
           5.2.1 積極財政政策的調整思路
           5.2.1 豐富積極財政政策手段的思考
          6 結 論 

          內 容 摘 要
           2008年下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2009年,經濟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日益顯現,我國的經濟形勢受其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當前看來,全球經濟蕭條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影響較大,同時也引發國內消費信心缺乏、總需求不足、投資下降和資產大幅度縮水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啟動國內需求,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衡增長的十條措施,中央財政投入4萬億元,重新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將其作為擴大內需和消費的主要手段。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本文闡述財政政策的相關概念、原理和我國上一輪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主要做法和存在的問題,分析積極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進而提出新形勢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的建議,對積極財政政策的理論進行了思考和完善,并提出新的觀點。
          關鍵詞:擴大內需 積極財政政策 理論研究

          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思考
          1.緒 論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的意義
           1998年,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通貨緊縮的狀況,為了拉動國內需求,我國實施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通過發行國債、降低存貸款利率、減免稅費,積極鼓勵投資;通過提高城鎮居民的收入,努力擴大消費。這些措施有效擴大需求,拉動了內需。但同時應看到,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過分依賴于投資,城鎮居民消費預期不足等問題,仍然嚴重制約著國家宏觀經濟的好轉。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出現經濟衰退,我國經濟也受其影響,在出口減緩的情況下,拉動內需,刺激國內消費就成為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一般來說,在通貨緊縮在經濟環境下,積極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為直接,效率更高,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也不是簡單的增發國債、擴大赤字、增加投資。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如何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創新積極財政政策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財政政策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地位,與傳統的計劃經濟都有著本質的區別。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對財政政策的運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財政政策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理論越來越創新,但其制定和運用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凱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和赤字理論得到西方發達國家普通認同后,西方發達國家就頻繁使用財政政策調整宏觀經濟。在通貨緊縮時期,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運用,就成了一種有效的調控工具。從各國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果看,既有成功經驗,如20世紀30-4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也有因時機把握問題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失敗教訓。如日本1995年經濟復蘇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提高稅率、縮減財政支出等緊縮措施,導致經濟惡化。因此,在目前經濟形勢下,研究和豐富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具有現實意義。
          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框架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實證分析與理論規范分析相結合,通過收集資料和數據,回顧了1998年-2003年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剖析了前階段積極財政政策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我國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現階段實施積極財政的建議。同時,提出今后積極財政政策的調整思路,豐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手段和工具。
          本文分為5章:第1章 緒論;第2章是提出基礎性概念,定義了財政政策、分類及財政政策的原理;第3章回顧了1998-2003年我國實施積極性財政政策的情況,包括主要內容、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第4章對通過當前我國需求的情況分析,提出了新形勢下如何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建議。第5章提出了豐富和發展積極財政政策的思路。
          2.財政政策的概念、分類和原理
          2.1 財政政策的概念和分類
          2.2.1 財政政策的概念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形勢和任務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準則,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1]。
          2.2.2 財政政策的分類
          按照財政政策調節經濟周期的作用來劃分,可將財政政策分為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按照財政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總量和結構中的不同功能來劃分,可將財政政策分為積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⑴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種內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取其他干預行為就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自動調節經濟運行機制。這種機制也被稱為財政自動穩定器。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性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稅收對經濟的自穩定調節。二是財政支出的自穩定傾向。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對個人的轉移支付計劃是普遍的自動穩定器,如公共救濟、失業救濟等。但是財政內在穩定器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減輕蕭條和通脹的程度,并不能改變蕭條總趨勢。因此,還需要政府主動運用其他財政工具來調節經濟。[2]
          相機決策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社會狀況,主動靈活選擇不同類型的反經濟周期的財政政策工具,干預經濟運行行為,實現財政政策目標。按照財政政策的早期理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補償政策,汲水政策是對付經濟波動的財政政策,靠付出一定數額的公共投資使經濟自動恢復活動,如美國羅斯福計劃、日本時局匡救政策等是“汲水政策”。補償政策是政府有意識地從當地經濟狀態的反方向調節景氣變動幅度的財政政策,以達到穩定經濟波動的目的。
          ⑵積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積極性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財政再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財政政策。當宏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時,政府會通過降低稅率、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等手段,提高企業、部門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強其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增加其購買力,最終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使總供給與總需求趨于均衡。從現代歷史考察,積極性財政也被稱為“擴張性”、“補償性”、“增長性”的財政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財政再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社會總需求的財政政策。當宏觀經濟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時,政府會通過提高稅率、減少政府投資和支出等手段,減少企業、部門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其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減少其購買力,最終減少和抑制社會總需求,使總供給與總需求趨于均衡。
           中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財政收支活動對于經濟既不會產生擴張效應,也不會產生緊縮效應。中性財政政策要求財政收支平衡,但財政收支不平衡并不一定等于中性政策。
           
          2.2 財政政策的原理
          現代意義上的財政政策,是始于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期的“羅斯福新政”!傲_斯!毙抡鎲迂斦叽碳ど鐣枨,拉動經濟回升,取得了公認的成效。1936年凱恩斯發表《通論》,從理論上總結了“新政”的實踐經驗,形成了現代市場經濟下財政政策的原理。
          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均衡模式是Y=C+S,即總需求等于消費加儲蓄,或Y=C+I,即消費加投資。當政府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時,政府稅收(T)及扣除轉移性支出的政府商品和勞務購買支出(G)時,也構成了影響社會總供求的重要因素,于是均衡模式可以轉變為C+S+T=C+I+G。財政支出和稅收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可用財政政策乘數來解釋。財政收支對國民收入影響具有乘數作用,由于經濟領域的連鎖反應,因政府支出G和稅收T的變動而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的幅度往往幾倍于政府支出和稅收變動的幅度。
          凱恩斯財政支出理論以所謂邊際消費傾向和乘數論為依據,他認為投資乘數與邊際消費傾向成正比,與邊際儲蓄傾向成反比。為了提高投資乘數,主張政府采取調整財政政策的方針,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以提高社會需求。同時,還可以執行擴大采購的政策,直接刺激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的恢復。凱恩斯這一思想是提倡用赤字財政政策代替財政穩健政策,認為財政穩健政策會減少社會總需求,損害公共福利。為了刺激增加需求,主張政府要有意無意地造成超支,或者舉債籌款救濟失業。他認為舉債支出雖然浪費,但結果卻可以使社會致富。
           凱恩斯的財政政策思想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長期財政實踐中,而后由其學派的代表人物進行了補充。除上述已簡述過的財政政策外,還主要的有:
          ⑴補償稅收政策。由凱恩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A.H.漢森提出,主張在經濟危機時期執行減免稅財政政策。認為這種政策比增加財政支出更能直接而迅速地取得效果。
          ⑵調節通貨缺口財政政策。由美國新古典綜合學派重要代表人物P.A.薩繆爾森[]根據所謂“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理論提出。主張根據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狀況,從財政上對物價上漲或大量失業采取針對性措施,用增稅或增加財政支出的辦法調整收入水平,促進實現平衡。
          ⑶混合經濟財政政策。由薩繆爾森根據其混合經濟理論提出,強調資本主義國家在政府日益增強干預和控制經濟的情況下制定財政政策的必要性。他特別強調政府財政福利支出的重要性,認為這類支出是“內在穩定因素”,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
          ⑷促進增長率財政政策。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H.R.F.哈羅德根據其“動態均衡理論”提出。主要內容是:當有保證的增長率長期和自然增長率不相等時,財政政策就可以作為主要手段加以運用。例如,當私人儲蓄不足以支持經濟按自然增長率增長時,財政可以利用預算盈余政策加以彌補;反之,當需求不足而儲蓄過剩時,財政可以利用預算赤字政策增加社會總需求,緩和周期性經濟危機。
          3.我國上一輪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回顧
          3.1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歷史背景
          1995年,我國國民經濟實現了“軟著陸”后,經濟運行環境開始好轉。但總需求下降到與總供給大體平衡后,總需求并未停止下降,到了1996年初,就出現了總需求不足的苗頭。到1997年下半年爆發東南亞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經濟危機影響的加劇,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層次矛盾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具體表現在:⑴對外貿易受到沖擊。1998年上半年外貿出口額同比增長7.6%,低于1997年同期的26.2%。⑵國內物價持續走低。商品零售價格水平自1997年10月開始絕對下降,截至1998年7月,已持續下降了8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從1998年3月也開始出現下降。從全年經濟走勢看,沒有明顯的回轉現象,通貨緊縮趨勢日趨明顯。⑶國內企業經濟效益下降,下崗和失業人員增加。
          由于國民經濟運行深層次的矛盾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國內總需求不足和經濟增長困難,加之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范圍和深度原超出先期的估計。盡管我國運用了貨幣政策來刺激消費,但效果并不理想;诖,中央決定增發1000億國債,并要求銀行配發1000億資金,一半轉貸地方,一半增加中央財政支出,使當年中央財政赤字擴大到960億元。至此,我國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由于宏觀經濟政策有時滯性,積極財政政策至1999年底末才開始初見成效。1998年-2003年,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
          3.2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措施和效果
          3.2.1 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對經濟形勢認識的加深以及國家經濟政策的完善,積極財政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全面啟動了各種經濟手段,全面調整經濟措施,使政策的運用具有較大的靈活調控空間。實際上已演變成為可以相機選擇的以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持續和穩定發展為政策目標的中長期財政政策。[3]
          ⑴增發建設國債,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持技術改造。1998年下半年,增發1000億建設國債,定向用于農林水利、交通、郵電通訊、城市基礎設施等建設。1999年發行1100億元建設國債,用于基礎建設和企業技術改造。2000年,發行1500億建設國債,用于支持國有企業技術改造,加大西部大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2001年,發行1000億建設國債和500億元特種國債,支持西部大開發。2002年發行1500億元國債,用于國債在建項目,已開工“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西部開發重大建設項目。[4]2003年發行1400億元國債,向農村、科學教育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公共衛生領域傾斜。
          ⑵調整稅費政策。1998年-2002年,先后多次提高部分產品退稅率,使出口產品退稅率達到15%左右。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鼓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調整相關稅收政策,鼓勵社會投資。1998年-2003年,取消不合理的收費和基金1800項,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上一篇:重慶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分.. 下一篇:加入WTO與中國稅制改革
          Tags:擴大內需 積極 財政政策 思考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政學免費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 <samp id="qw8y2"></samp>
          • <tr id="qw8y2"></tr>
          • <ul id="qw8y2"><center id="qw8y2"></center></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