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繪畫藝術和藝術特色
摘 要 王維(699-761),字摩詰,盛唐時期著名詩人,他開創了山水田園詩的新篇章,以畫入詩,詩中有畫。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有許多詩作運用繪畫的手法,繪入色彩豐富的景色。通過繪畫藝術的運用,把詩情和畫意有機結合起來,使其詩形象鮮明,意境深遠。詩中,充滿作者對生活的真意,詩人從優美山水景色和對深厚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描寫中,將對生活的真意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滲入空靜的禪意,詩人精通佛理,從而使他的山水田園詩創作別具慧眼,在對山水清暉的描繪中,折射出清幽的禪趣;各種藝術手法的大融合,人與自然的大融合,主觀精神與客觀世界的大統一。我這篇論文主要目的就是論述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繪畫藝術,同時分析了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王維 山水田園詩 繪畫藝術 藝術特色
導 言 在詩歌的發展歷史中,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詩歌創作己達到完美境界。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王維字摩詰,出身于太原王氏,在當時是天下五大望族之一,從南北朝開始就聲勢顯赫,而王維更是這個大家族中著名的天才,自幼聰穎,九歲能寫文章,21歲時就高中狀元,名動京師。他的山水田園詩清新別致,在樸實的語言中帶有一股強大的藝術震撼力和感染力,堪稱詩壇絕唱。他的詩中畫幅亮麗,層次分明;音韻和諧,清脆宛轉;詩中禪意空靈,凈心超然。蘇軾說:“摩詰之詩,詩中有畫。①”則一語道破其獨放的異彩——詩中的繪畫藝術。他的山水田園詩同自己獨特的審美理念融為一體,開拓了詩歌寫作的新境界。王維在前人的山水田園詩創作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文學、繪畫、音樂和佛學修養,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作。后期逐步走上一條回避政治斗爭,追求閑適生活的道路,遠禍于林下。于是,山水田園生活的體驗使其創作了許多優美的山水田園詩。在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充滿了作者對生活的真意。詩人從優美山水景色和對深厚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描寫中,將對生活的真意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還滲入了空靜的禪意,詩人精通佛理,從而使他的山水田園詩創作別具慧眼,在對山水清暉的描繪中,折射出清幽的禪趣;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是各種藝術手法的大融合,人與自然的大融合,主觀精神與客觀世界的大統一。
一、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深具繪畫美的原因 盛唐開元時期,由于國力強盛,整個社會意識呈現一種豐滿的,充滿青春活力的想象。而作為開元詩壇的領軍人物,王維自然受到整個社會形態和意識的影響,進而形成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的心態。這種心態影響了他前期的詩歌風格。所以王維前期的詩歌,富于進取精神,譏刺貴戚宦官,反映邊塞生活,抒寫游俠意氣,情調慷慨激昂,充滿浪漫主義豪情。但在40歲之后,王維的詩歌又呈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歷經官海沉浮,仕途失意,宏圖大志無法施展。王維開始了亦官亦隱的生涯。而家庭的佛教氛圍使他從小就篤信佛教,王維的名字本身,則充分體現了他對禪佛的虔誠與心儀。他名維,字摩詰。取自《維摩詰經》,這出自于佛教中一個重要人物——維摩詰居士。維摩詰是梵文音譯,意譯為“凈名”或“無垢稱”。王維既然以維摩詰作為自己的名與字,足可見他對其人的仰慕之情,亦透露出他與佛教,尤其是禪宗的深厚緣分,王維以禪誦和游樂山水來排遣內心的郁悶,保持心靈的澄靜。佛學道教中的看空一切和超然出世深深地影響到詩人后期的詩歌創作。所以詩人后期詩歌以描寫田園山水景物、表達閑情逸致、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為主,特別是山水田園詩為多。 王維自幼聰穎,不但能作詩寫文,而且工于草書隸書,嫻于絲竹音律,擅長繪畫,是個多才多藝的才子。王維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國佛教變革的重要時期,王維把自己內心的痛苦進一步的升華,融進詩歌之中。如同大多數的盛唐士子一樣,王維也是將歸隱視為傲世獨立的表現,把返歸大自然當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由于他不僅是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畫家和音樂家,他以畫家的眼睛來觀察自然,用音樂家的琴弦來演繹自然,再用詩人的歌喉來詠唱自然。因此,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略加渲染,就能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尋味。禪宗修養又令他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在清新寧靜而又生機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也升華到空明無滯的境界,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融為一體,使中國的山水有了性格,有了感情,有了思想。二、王維山水田園詩繪畫藝術的運用 作為盛唐時期的大詩人,王維善畫,是唐代“水墨渲淡”畫派的代表。王維的水墨畫風,幾乎影響中唐以后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全部歷史。王維把詩畫二者兼善,又把二者相融,在山水田園詩中,通過繪畫藝術的運用,把詩情和畫意有機結合起來,使其詩形象鮮明,意境深遠。 (一)、從構圖規律來看,王維在山水田園詩中,巧妙的運用構圖中的立意、留白、主次分明、虛實相間,使其詩中的山水田園呈現一種構圖完整、精當而獨到的畫幅。 1、立意精當。立意是構思設計的依據,是一幅畫完整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一首詩的生存前提。有人說過畫貴于傳神,而不在于傳形。詩歌也是一樣的,貴在于神的傳達,貴在于作品中意韻的暢達。。王維在田園詩“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中,詩人將寫人寫景作了精心的安排:首聯寫景,頷聯寫人,頸聯寫景,尾聯寫人。風光、人物交錯出現,使畫在人眼里,人在畫圖中。有遠景的“寒山”、“落日”、“渡頭”,有近景的“柴門”、“墟里”、“孤煙”。讓讀者也仿佛身處于此情此景中,遠眺寒山,斜倚柴門賞落日,狂歌五柳與君同醉。這種人情物象交錯,遠近錯落有致,情景交融,讓人仿若身臨其境的藝術境界的形成不得不歸功于立意的精當,神韻的暢達啊。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1/4/4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