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隨想錄》中巴金人性的真誠
摘要: 《隨想錄》是巴金晚年的重要散文作品之一,是用“真話建立起來揭露文革的博物館!盵1]巴金做人實事求是,敢于當眾承認自己的錯誤,旨在向全世界展示他內心的真實情感。本文打算通過對《隨想錄》的研究,重新認識巴金實事求是的真誠人格,從而揭示出《隨想錄》深厚的人文主義歷史底蘊。 關鍵詞: 巴金 實事求是 自審意識 真誠的人格 人性回歸
緒 論
2005年10月17日,中國現當代文壇上的創作大家——巴金先生在上海去世了。這令全世界所有喜愛他的人感到痛心,同時也感欣慰。痛心是因為失去了一位偉大的作家,欣慰是巴金從此擺脫了病魔(“半年來我寫字越來越困難……”[2])和心魔(“在夢中受到魔怪的圍攻,無可奈何的高聲呼救……”[3])對他的捆饒。他走得安詳,得到了解脫。他給后世留下無數豐富的文學遺產,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12月25日誕生于四川成都一個世代為官的封建大家庭中。少時家庭環境的優越并沒有讓巴金養成一種逆來受順的性格,相反,卻讓他在這個禮教嚴謹的家庭中看到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與罪惡,并試圖想要從中解脫出來。正是這種矛盾思想,促成了他早期無政府主義信仰,他多次參加無政府主義運動。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才喚醒了巴金,當“五四”新思潮開始沖向盤根錯節的封建老窩中的每一個角落,巴金也在接受這種新思潮的同時由無政府主義轉向民主革命,也正是在這場時代的大風暴中,巴金作為文學革命者登上了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舞臺,并在這條歷史的長河中開始他追求、探索、悔悟的一生。 文學運動、文學思潮作為作品的背景,對巴金也無一例外的產生著作用。他創作早期竭力于對革命的呼喚以及對革命道路的探索,創作手法也致力于以英雄主義、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為主調的小說為創作的重要方向。這些小說如《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等都無一不表現出巴金集中全力攻擊的目標——一切不合理的舊制度。隨著革命的進程,他的創作受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同人“為人生”的文學主張和現實主義的影響,作品不再以幻想英雄,流血來達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境地,而是著眼于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出發,用一個當局者的眼光來看整個世界,讓一切在自己眼中真實存在。這樣,他便擺脫了理想主義的束縛,以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的身份繼續活躍在文壇。這種現實主義精神貫穿于他創作道路的大半個階段,甚至于到他遲暮之際,都依然立足于現實生活,不用技巧,只是用作者純真的思想和熱情來還原社會,打動讀者。 綜觀中國現代文學史,1957年的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慘淡的一筆,大批文藝工作者都被打成右派分子,進行公開批評斗爭,中國文學由此倒退數年,巴金也成為這個時期的受害者。史無前例的歲月對巴金來說是他人生中最黑暗最慘痛的時期。愛人蕭珊的離去,作品被毀滅,十年的磨爛和創傷讓巴金身心疲憊,這成為他日后被心魔糾纏的根本原因,但這些嚴峻的考驗并沒有把他嚇倒,沒有使他屈服,反而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磨練了他的立場和世界觀,這個堅強的人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拖跨,他從“文革”中活了出來。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中國文學以其快速的發展變化,全新的審美面貌出現其新的發展趨勢,當“人文主義”成為貫穿這個時期的主要文藝思潮時,經過文革煉獄的巴金也迎來了他散文創作最輝煌的時刻。
一 “我的《隨想錄》好比一只飛鳥”[4]
“散文是最個人化的寫作,優秀的散文應當不加掩飾的展示出作者真實的內心?梢哉f散文是被文字照亮的心靈的燭光,是最具個性色彩的心靈的呈現……”[5]中國文學史上優秀的美文有很多,將自己心靈發展的真實情感融入散文中的作品卻不多。在20世紀初,許多作家就開始呼喊“我是我自己”,而巴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思考反省終于“認清了自己”。在遵循文學要從人的角度來反思歷史的文學思潮下,已年過70的巴金用他堅強的毅力和永不愿停歇的筆給全世界奉獻出了一部“繼魯迅之后,我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6]的偉大巨著——《隨想錄》,它被讀者看作是巴金“對三十年來我們所走過的道路進行冷靜的反思和總結的一部集子”[7]是一部“講真話的書”,旨在表現說真話,抒真情,求真理。作品以“我”的口吻向讀者呈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面對全世界公開的自我懺悔,無論是喜是悲,讀者都可以在這里看到一個具有寬廣胸襟,頑強奮進,勇于探索,有嚴厲自審意識的巴金。在這里他把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發展到了極至。 《隨想錄》是巴金的晚年的主要作品,從1978年—1986年,歷時八年完成的一部散文集。分為五部,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共150篇,約42萬字,由香港三聯書店和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五部集子以《隨想錄》作為總題,是“作家叩問、探索、總結歷史之旅與人生心路的歷程!盵8]“講真話,懺悔,苦難意識”是其最重要的思想!皞ゴ蟮淖髌吩趯嵸|上多是自傳性的。想象的工作只在于修剪、彌補、調布和轉換以有的材料,以解釋人生的某一方面!盵9]巴金這一生有過輝煌(成為享譽國內外文壇的大家),也有過錯誤(“他隨大流整過人家,曾批判柯靈,給馮雪峰戴右派帽子”[10])隨著《隨想錄》的出版發行,巴金在文中嚴厲的自我解剖向我們證實了一個具有偉大人格的作家他對社會的貢獻始終是比他在思想停滯階段所犯下的錯誤更值得大家探討與研究。文學界對巴金的研究不甚其數,筆者認為學術界卻較少將《隨想錄》中巴金對親人、朋友、讀者的愛作歸納總結,本文就試著從作品中巴金對親人的愛與對自己的恨中尋找巴金個人真情流露,帶給大家無限感動的地方,從而體現出巴金的人性美。
二 愛中的真誠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1/3/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