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樓夢》中民間文學的藝術美 民間文學是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它運用語言充分發揮其豐富的表現力和概括能力,創造各種藝術形象,表現出高尚的完美趣味和深刻的理性認識,《紅樓夢》中的民間文學具有典范意義,其數量大、范圍廣、描摹細,獨秀于林,在《紅樓夢》中每一個動人的故事里,曹雪芹都能住手拈來,把民間俗語笑話等民間文學作為一種背景一種烘托揉進藝術的構思之中,使它的主題思想,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都更加熠熠生輝,本文想就此進行淺析。 《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涵和精湛的藝術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之作,被譽為是我國封建時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而民間文學則是這百科之中重要的一席。讀《紅樓夢》,我們可隨手俯拾到民間文學的珍珠:民間俗語、猜謎行令、民間笑話及神話故事等一幕幕民間文學活動,讓我們領略到這個古老民族異常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可以說曹雪芹問我們儲存下了一座眾體具備的民間文學寶庫,而民間文學的魄寶又極大地增飾了《紅樓夢》的光輝,使她更加色彩絢麗,耀眼奪目。 一、民間俗語 《紅樓夢》中俗語有好幾百條,不愧為民間語匯的寶庫。這些民間俗語都是人民群眾各種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的結晶,又有經過長期的熔冶錘煉,形式整齊,音韻和諧,精粹通俗,生動形象,語義精辟,哲理豐厚,圖象品物,一針見血。曹雪芹將這么眾多的民間俗語鑄進《紅樓夢》的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中,照亮了人物形象,輝耀了主題光艷了人物,大大地增益了小說的語言美,并構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1、生動形象,精練準確 在《紅樓夢》中生動形象,精練準確,加強作品語言表現力的民間俗語,幾乎每回都有。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吃著碗里看著鍋里”,“天下烏鴉一般黑”,“哪個耗子不偷油”,“偷的鑼兒敲不得”,“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遠水解不得近渴”等等,都準確形象地說明了一定的事理,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再加上這些民間俗語大都具有整齊,押韻的特點,這就又同時增加了作品的語言的音韻美,節奏感。 如第六回,劉姥姥在進榮國府前,曾跟女婿狗兒有一段精彩的對話,狗兒因冬事未辦,心中煩躁,喝了幾杯酒,在家中生悶氣。劉姥姥看不過,于是勸道:“姑爺,你別嫌我多嘴。咱們村莊人哪一個不是老老實實的,守著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劉姥姥勸導女婿要老老實實做人,不要“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這本是抽象的道理。現在劉姥姥用了“守著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這句俗語,就使這抽象的道理也具象化了,并加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劉姥姥接著勸女婿想法子進誠去找錢。狗兒感到毫無辦法。劉姥姥又說:“這個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這一句俗話,就把“謀事”與“成事”的道理形象體現了出來。劉姥姥在談到要進榮國府向王夫人求告艱難時,又用了一句俗語:“只要他發一點好心,撥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以后,她又對鳳姐說:“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么,你老撥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這兩句俗語,那窮富懸殊的社會現象,把貴族之家的富有,都寓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中,給人的印象那么深刻,那么鮮明。當狗兒要劉姥姥進榮國府試試風頭時,劉姥姥還曾說:“噯喲,可是說的‘侯門深似海’,我是個什么東西,他家人有不認識我的,我去了也是白去的。”在封建社會,豪門貴族都是高墻大院,聲勢煊赫,勞動人民對之望而生畏,心理上產生了嚴重的對立。“侯門深似海”這句俗語,正是高度形象地概括了貴族豪門赫赫揚揚的氣派與勞動人民畏懼、對立的心理狀態。劉姥姥進榮國府時,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寫:“來至榮府大門石獅子前,只見簇簇的轎馬,劉姥姥便不敢過去,且撣了撣衣服,又教板兒幾句話,然后蹭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凳上,說東談西的。”劉姥姥上去問話,“那些人聽了,都不瞅瞅”。這段相當精彩的描寫,所表現出的都是“侯門深似海”的狀況。“侯門深似海”這短短的五個字,凝集進了多么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啊!它既狀寫了豪門氣派的形,有體現出勞動人民畏懼憤恨的神,包含著巨大的生活容量。 2、表現主題、昭示情節發展 由于民間俗語長于借物喻事,指事說理,所以它既具有鮮明的形象,極強的表現力,有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夠包涵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昭示出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 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托夢鳳姐,說:“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益’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以將百載,一日惝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亨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此時若不早為后患,臨期只恐后悔無益了。”曹雪芹為秦可卿連續選用了“月滿則虧,水滿則益”、“登高必跌重”、“樹倒猢猻散”、“盛筵必散”四句俗語,所包含的意思基本上一致的。但“月滿則虧,水滿則益”、“登高必跌重”、“盛筵必散”揭示的是盛極必衰的普通規律。曹雪芹引進這三條俗語,意在說明:賈府由盛而衰是歷史命運。“樹倒猢猻散”、則是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并展示出一種因而產生的果。在曹雪芹的原稿里,賈府最終是家亡人散,“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了的。“樹倒猢猻散”,正好形象得展示了賈府衰敗后的悲慘景象。這四條內蘊著深刻哲理的民間俗語一方面向讀者指明了作者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向讀者暗示了作品的結局。 3、畫龍點睛、揭示性格 民間俗語作為文學語言中最富有表現力的部分,必將成為刻劃人物最有力的工具。它們畫龍點睛,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閃光的民間俗語,無不照應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神情風貌。 如《紅樓夢》里王熙鳳的陰險惡毒是最負盛名的。然而,最形象,最準確地描述出這一主導性格的,卻是興兒說的那幾句俗語:“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這四句俗語,為王熙鳳既畫了形,又有寫了神,是對她的主要性格特征的高度概括。因此,它接后也就成王熙鳳性格的定評,經常被評論家們所引用。民間俗語的作用多么的巨大!王熙鳳也是善于用民間俗語揭破別人性格特征的能手。如第十六回,鳳姐為剛從蘇州回來的賈璉擺酒洗塵。賈璉聽說香菱來了,贊美香菱“生的好齊整模樣”,“越發出挑的標致了”。鳳姐因此醋意大發,當既用兩句民間俗語為香菱畫了一幅肖像:“眼饞肚飽”,“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神態活現,形意盡出。曹雪芹筆下的賈璉,與其父賈赦是一樣貨色,都是朝三暮四、玩弄女人的淫棍。王熙鳳對自己的丈夫知之甚深,故能隨口成趣,一語中的,用兩句民間俗語揭出他貪戀女色、欲壑難填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謎語 謎語是一種小巧精致隱微曲折的民間文學樣式,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對象的特征制成謎語,而將這對象隱藏起來作為謎底讓人猜測,既富有趣味性,能夠激起人們去思索想象,提高人們的智力。它不僅在民間廣為傳播,而且在皇宮庭院貴族人家也常用它消閑遣興,破悶解愁。在《紅樓夢》里,我們可以讀到許多謎語,曹雪芹將民間謎語引進《紅樓夢》,他巧營精構將民間謎語升華至斑斕多彩,妙用無窮的藝術境地。如第五十回和第五十一回等等的制謎猜謎活動。 1、形式靈活多樣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