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與《紅樓夢》愛情悲劇比較 一、兩部作品簡介 《紅樓夢》中國清代長篇小說。一名《石頭記》。作者曹雪芹。《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表現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塑造了一系列貴族、平民以及奴隸出身的女子的悲劇形象,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境,曲折地反映了那個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歷史趨勢。作品還歌頌了貴族的叛逆者和違背封建禮教的愛情,體現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但由于歷史的局限,作者在寫出封建大家族沒落的同時,也流露出惋惜和感傷的情緒,蒙有一層宿命論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呼嘯山莊》19世紀英國女作家愛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列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后,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后對與其女友嘉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它開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天真幻想,但結合其所描寫地區激烈的階級斗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它不久便被評論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二、作品之間的比較 《呼嘯山莊》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愛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而《紅樓夢》是我國清代作家曹雪芹在18世紀中葉創作的鴻篇巨制,把這兩部作品相比較而談,似乎相去甚遠,因為兩部作品既非同一國家,也非同一時代,更非同一種風格。但我們讀這兩部小說時,都會被男女主人公動人心弦、回腸蕩氣的愛情故事所感動,都會被他們努力掙脫現實的枷鎖去爭取自己所愛的精神而震撼,甚至還會撒下一掬同情的淚水。文學就是人學,不管作品的故事發生在哪個國度,它所閃爍出的人性的美好都會跨越時空而有著永恒的魅力。也許,我們通過比較,可以更深地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愛情、人生的內涵,也可以更深地感受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 其實,比較文學的目的、意義就在于比較之中,給我們提供一個寬廣的視野,獲得一個新的眼光,能在其它文化參照下,在世界文學發展中來真正認識自己,因為不同的民族文學都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傳統。 愛米莉·勃朗特出生于英國北部約克郡哈渥斯的一個清苦的牧師家庭。她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她和父親佩特里克·勃朗特、姐姐夏洛蒂、哥哥勃朗威爾、妹妹安妮生活在遠離塵囂的偏遠的小村里,這使她們十分熱愛并沉浸在閱讀與寫作之中。她們自辦刊物,每到晚上,姐妹們各自朗讀自己的作品,相互討論和品評。夏洛蒂把這種合作比做“一張童年的網”,愛米莉借助這張網獲得文學練筆的機會。1847年,她們三姐妹的三本小說終于出版了(夏洛蒂的《簡愛》,愛米莉的《呼嘯的山莊》,安妮的《愛格尼斯·格雷》,當時,只有《簡愛》獲得了成功)。雖然愛米莉1848年去世時,《呼嘯山莊》并未產生強烈的反響,但兩年以后卻使她聲名鵲起,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到了本世紀初,她的聲譽蒸蒸日上,形成了“艾米莉熱”。女作家把作品整個故事的發生、演變與結局都明確地圈定于具體的時間里(1771——1802),背景是建造在山上的似巖石般的宅子“呼嘯山莊”和座落在幽雅山谷中的“畫眉山莊”。主人公希思克勵夫小時候受到老恩蕭之子辛德雷的虐待、折磨和侮辱,這逐漸形成了他頑強、堅毅而又憂郁的性格。在他孤苦的世界里,只有老恩蕭的女兒凱瑟琳對他平等相待。凱瑟琳在呼嘯山莊的原始自然的環境中形成了任性、淘氣而熱情奔放的個性。他們倆人性格相投,逐漸產生了愛情。在一次漫游之中,凱瑟琳偶然闖進了埃德加·林頓的“畫眉山莊”——一個不同于“呼嘯山莊”的世界,她惶惑了,她情不自禁地向往“畫眉山莊”的平靜和文明。盡管凱瑟琳真摯地愛著希思克勵夫,但現實是無情的,一貧如洗的孤兒希思克勵夫無法也不可能給她以生活的保障。因此,她天真地想,“如果我嫁給林頓,我就能幫希思克勵夫高升,并且把他安放在我哥哥無權過問的地方。”在這里,應該說凱瑟琳面對的不僅是希思克勵夫與林頓之間的選擇,而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她最終選擇了后者。這對希思克勵夫來說,不啻是最大的剌激和打擊,他可以忍受辛德雷的拳頭和虐待,但無法面對凱瑟琳的選擇。他心碎肺裂,他愛不能得其所愛,他憎恨殘酷的現實,于是他憤而離開了山莊。數年后,希恩克勵夫返回呼嘯山莊,這時凱瑟琳已和林頓結婚。希思克勵夫開始對辛德雷和林頓兩家進行報復。凱瑟琳難以忘卻對希思克勵夫的愛,終因不能和希思克勵夫結合而凄然死去。后來希思克勵夫雖然做了兩座山莊的主人,但他失去了生命的支柱——凱瑟琳,最終在痛苦郁悶中去世了。 凱瑟琳和希思克勵夫雖然是處在主仆地位的一對情侶,但他們的愛情是正常的、自然的,也是真摯的,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凱瑟琳根本不在乎希克勵的地位和處境,始終真誠相待。她愛希思克勵夫的堅韌和頑強,把他作為自己思想的中心和情感的寄寓,但是當時社會的等級觀念和地位的懸殊不可能不影響、不左右著他們的情感,使他們不能自然地表達愛情,甚至以變態的極端的方式表現。凱瑟琳愛希思克勵夫,折磨他、刺激他,反過來又受到希思克勵夫的愛、刺激和折磨,但這一切都是交織在心靈契合、情感共嗚的知音基礎上的。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悲痛就是希思克勵夫的悲痛,在我的生活里,他就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卻消失了,這個世界對于我將成為一個極陌生的地方。我就是希思克勵夫,他時時刻刻在我心頭。”對希思克勵夫來說,凱瑟琳就是他生命的支柱,當凱瑟琳病重時,他幾乎日日夜夜守在畫眉山莊的花園里,千方百計找機會進入林頓的家門和凱瑟琳會面。當得知凱瑟琳死了,沒有留下話時,他幾乎痛苦得發瘋了,她發出了鳴呼,那是一顆顫抖的心的悲嗚,這是令人肝腸欲斷的人性的呼喊。當最終希思克勵夫在沉重的焦慮絕望和永無寧日的痛苦中死去后,他們倆的骨骸緊緊靠在一起,變成在黑夜曠野上、山巖底下游蕩的靈魂。 可以說,很少有幾個作家能把這種“相愛不行,欲罷不能”的愛表現得如此激動人心。希思克勵夫和凱瑟琳之間的愛情遠遠超出了常人的體驗,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為存在,互為靈魂的愛情。然而,在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中,這種愛情悲劇不僅是性格的,應該說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愛米莉在創作《呼嘯山莊》時,正是英國社會動蕩的時代,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越來越暴露它的弊端。盡管艾米莉未參加任何文學運動,但她感受到了時代的氣氛,以藝術的真實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下人的精神壓迫、憤懣、厭惡和憎恨,她讓凱瑟琳和希思克勵夫游蕩在天地間的幽靈來表明愛情的永恒和自然世界中自由的永在。早于《呼嘯山莊》的《紅樓夢》自18世紀成書以來,就以其巨大的藝術成就拔動了億萬讀者的心弦。小說通過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深刻地展示了以賈府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敗過程,表現了寶黛追求愛情自由的民主意識和反叛精神,從而形象地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曹雪芹(1715——1763)的祖先是漢族人,大約在明代后期被編入滿洲正白旗,身份是“包衣”(即:滿洲貴族的家奴,1644年清王朝建都北京以后,曹家成了專為宮廷服務的內務府人員)。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歷任正白旗包衣佐領、內務府郎中、蘇州和江寧的織造及兩淮巡鹽御史。曹寅死后,由兒子曹禺頁承襲江寧織造。從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間,清朝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斗爭十分激烈,雍正五年(1727年)過繼襲職的曹俯(曹寅的侄子)獲罪革職,第二年被查抄,全家遷回北京。1715年曹俯繼任江寧織造時,曹雪芹生于南京。少年時代的他過著富貴奢華的生活,家境沒落之后,曾一度在北京的右翼宗學當教學或差役。有資料說,他考取過貢生,但無從證實。到1756年,他遷往北京西郊,陷入了“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境地。家世的盛衰和個人地位的急劇變化,使他能夠接觸到更廣闊的社會現實,對社會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 曹雪芹生前只完成了《紅樓夢》80回,現在我們所看到的120回的后40回,一般認為是高鶚續補的。高鶚中過進士,做過內閣中書等官。他所寫的后40回雖然未必與曹雪芹的思想完全一致,但他完成了寶黛愛情悲劇,還全書故事首尾的完整。 明末清初李自成等人領導的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統治,造成了有利于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形勢。但是隨著清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一批新的貴族、地主又乘機而起,并且迅速擴張了自己的勢力。曹雪芹概括了清初到清中葉的社會現實,塑造出賈、史、王、薛四個封建家族的典型。賈家就因為在清王朝征服全國的過程中立過軍功才獲得貴族爵位的。史、王、薛三家也是世代相承的貴族和官僚。 故事里,四大家族不僅攫取了很高的權力和地位,而且積蓄了駭人聽聞的巨額財富,他們借助了婚姻的紐帶加強權勢與勾結。正如恩格斯所說,在階級社會里,“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絕不是個人的意愿。”《紅樓夢》中四大家族之間的聯姻關系,事實上就是由金錢勢力所決定了的。《紅樓夢》第二回說:”自榮公死后,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為妻,即后來成為書中最高的神圣形象的賈母。再往下,賈政娶王夫人,賈鏈娶王熙風,聯姻對象仍是那個“金陵王”。四大家族之間尚未與賈家聯姻的,就只剩“薛家”了。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