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塑造技法簡論 【摘要】司馬遷的《史記》,為我們提供了漢武帝以前三千多年歷史中一幅五色斑瀾的人物形象畫廊,其中有帝王將相,有一般平民;有偉大的杰出的政治家、學者,也有刺客、游俠、倡優、占卜的人;有農民起義的領袖,也有失敗的歷史人物;……。司馬遷在刻劃這些人物形象時,采用的是多種文學技巧,使用的是不同的文學手段,運用多方面、全方位的方式進行。【關鍵詞】司馬遷 《史記》 人物形象 技法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這一部3000年的通史,使無數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的歷史活動和事件有史可察,有案可稽,其內容的的豐富,思想的深刻,足以雄視當世,震爍古今。這樣一部既具有史學價值又具有文學價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 司馬遷的《史記》,為我們提供了漢武帝以前三千多年歷史中一幅五色斑瀾的人物形象畫廊,其中有帝王將相,有一般平民;有偉大的杰出的政治家、學者,也有刺客、游俠、倡優、占卜的人;有農民起義的領袖,也有失敗的歷史人物;……。司馬遷在刻劃這些人物形象時,采用的是多種文學技巧,使用的是不同的文學手段,運用多方面、全方位的方式進行。司馬遷在《史記》中刻劃人物形象的技巧、方法,如果進行具體分析、歸類的話,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歷史人物形象化,通過故事表現人物 《史記》寫人物并不是一般地、概括地敘述,而是通過對人物生活經歷的具體描繪,即通過人物的言行,通過人物活動場面的具體描寫,來再現歷史人物的生動面貌,這種對歷史人物具體、形象地描寫,增強了其文學色彩。 《鴻門宴》寫劉邦進入咸陽后,想獨霸秦地稱王,劉邦手下的曹無傷使人向項羽告密,項羽大怒,想消滅劉邦的軍隊。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劉邦的謀臣張良友善,便勸張良早日離開劉邦的軍隊,以免遭禍。張良不肯,反入見劉邦,報告了這一緊急情況。劉邦驚恐,便通過項伯向項羽疏通,表白自己絕無野心。并于次日至項羽駐地鴻門謝罪。于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上的斗爭這樣展開了。在宴會上項羽的謀臣范增看出劉邦是項羽最危險的潛在敵手,堅決主張在宴會上趁機殺掉劉邦,他幾次向項羽示意,項羽皆默然不應,不肯下手。范增令項莊舞劍殺劉邦,又得項伯的掩護。在這緊急關頭,劉邦的隨從樊噲闖進來,為劉邦說話,項羽很欣賞他的壯武,賜酒食讓他同坐。不久,劉邦借機溜走。文章最后寫道:“唉,豎子不足以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皆為擄矣!”劉邦回到軍中,立即誅殺曹無傷。 從這段情節來看,《史記》善于將人物事跡、歷史事件故事化。這段文字寫劉邦、項羽集團面對面的斗爭,從發端、發展、高潮到結尾,結構完整,驚險曲折,引人入勝。同時作者通過這種緊張、復雜的情節描寫,也成功地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先看項羽,當曹無傷派人將劉邦“欲王關中”的野心告訴給項羽時,項羽大怒,準備“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可是在鴻門宴上,劉邦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席溫順言語對項羽講過之后,他不但不殺劉邦,而且竟然說出“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天真、幼稚、輕信,缺乏最起碼的政治斗爭的意識,是個莽撞漢。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張良將劉邦的衛士樊噲叫進來,進來后“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這種劍拔弩張的情勢,項羽絲毫沒有看出來,反而稱贊樊噲是個壯士,并賜給酒食。樊噲又將一番巧言動聽的話說給項羽,項羽則“未有以應”。曰“坐”。可以看出在劉邦、樊噲的巧言愚弄下,竟然感到慚愧和內疚的情態。 再看劉邦,當得知項羽要來攻打時,虛心聽取了張良的建議,想利用項伯度過難關。劉邦問張良何以與項伯有故,了解關系的深淺,考慮是否靠得住。接著又問項伯的年紀,想出一套逢迎項伯的辦法。精細老練、會拉攏人、會利用人,表現出劉邦機智權變的性格。劉邦鴻門宴脫險后,立即誅殺了內部的叛徒曹無傷;可是,項羽對項伯的通風報信、吃里爬外的做法不聞不問,表明兩個人政治警覺的差異。 通過這個戲劇性的情節,成功地展示了項羽和劉邦兩個歷史人物的個性:一個豪爽、無謀和輕敵;一個機智、老練和精細。 二、選擇典型事件,凸顯出人物個性 作者根據他對某一歷史人物的主要思想、主要貢獻的認識進而對歷史材料進行精心地取舍,把能夠表現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詳細地記述和描寫,把不能表現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棄或簡單帶過,這樣就使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來,而且一般都能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司馬遷在《留侯世家》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張良)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張良是輔佐劉邦定天下的人物,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謀臣,他平時對劉邦談論的事情絕不會少,但凡是和天下存亡之沒有大關系的言行,都不足以表現這個人物,所以都舍棄不錄。這雖然是在寫張良傳的時候說的,但實際上是司馬遷寫人物傳記選擇材料的一項總的原則,任何一個人生平活動的事跡總是很多的,在寫人物傳記的時候,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寫到傳記中去,主要應該選取那些對這些人物來說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只需要能夠說明和表現他的主要業績和性格特征就可以了。如《項羽本紀》中的項羽,項羽本來是一個在秦末反秦起義中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性格的基本特點是勇武過人,所向無敵,為人率直磊落,不善于也不屑于使用計謀,加上他剛愎自用,殘酷暴烈,因而最終遭到了失敗。作者是將他作為一個失敗的英雄來描寫和歌頌的,對于這樣一個叱咤風云、不可一世,而又在短短的時間里驟然覆滅的悲劇人物,作者是抓住了他一生中的三件事來表現的。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鉅鹿之戰”寫他的叱咤風云,勇冠三軍,一舉摧毀秦軍主力,成為反秦運動中眾望所歸、天下矚目的英雄的人物。“鴻門宴”寫他坦率、天真,以“不忍”之心輕縱敵手,以至于坐失良機,為自己留下后患和悲劇的種子。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