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陶淵明的思想
[摘 要] : 陶淵明:字元亮,名潛,字淵明,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之一。他不愿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不與統治者為伍,“當然,更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他的高尚品格,更是他美好的人生。他始終保持高尚的節操,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影響十分深遠。他后半生在田園中度過,因此,創作了不少的田園詩,開辟了田園詩的新境界。也為后代留下了許多著名的作品。
[關鍵詞] :自我人生 尋求真我 特色的人生思想……
陶淵明:字元亮,名潛,字淵明,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詩人之一。 陶淵明,在我中學就開始接觸到他的作品了,他的一篇《桃花源記》整個的征服了我,我開始喜歡這個一生兩袖清風、悠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了。對于他我有太多的想說的話,簡直是猶如滔滔江水流不盡!他在中國歷史書卷中留下了最為美好的一頁。青年時的他懷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希望能“大濟蒼生”。但最后他卻無力改革時弊,更不愿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不與統治者為伍,“當然,更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他的高尚品格,更是他美好的人生。他始終保持高尚的節操,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影響十分深遠。他后半生在田園中度過,因此,創作了不少的田園詩,開辟了田園詩的新境界。也為后代留下了許多著名的作品。 環顧歷史,在我看來,歷史就猶如一輛沒有目的地,載著前人的遺憾與輝煌、后人的.希望與傳承的.永不后退的.飛馳奔跑的火車。古往今來,在這火車上的乘客,有的人卻想對他們所處的腐敗社會憑著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力挽狂瀾,可惜他們卻得到的是悲壯的人生;有的人面對這樣的社會他們選擇了悄然隱退,而他們得到的是寂寞的人生。無論他們選擇的是什么,他們的這些做法無疑不是推動著歷史的火車向前的能源與燃料。也正因為有了他們也給整歷史增添了不少色彩。面對歷史他們有太多的無奈與苦楚,太多的孤寂與淡然。雖然他們的作為是渺小的,不起眼的,可是卻我們后人留下了無窮的底蘊和向前的力量。 在這悄然隱退的人群中,陶淵明他一身清風傲骨,他和我們一般人都是一樣,有自己矛盾和沖突。在田園風光,桃花源中,我還記得有這樣兩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它們是很美,很令人向往的生活環境。曾經的我就如此幻想過這樣的生活,可是我知道那并不現實。在這說到陶淵明,就不得不談談他的思想。 說道陶淵明的思想,我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第一:凡塵俗事,只會讓人傷心。只有離開了世俗,才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尋找自我人生。 陶潛在“出世”與“入世”這兩者之間的選擇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在世俗中,人活得很尷尬,生命很壓抑,而生命是不應該在壓抑中存在的。生命應該找到它的本質,回到它自己的本來面目。世間萬事萬物歸于自然,不必有意識去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跟自然渾然一體,這才是生命的實質。田園是生命之源,是人生的依托。因此,陶潛田園獨特意境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人與自然要統一和諧。 從“官場”到“隱居”,陶潛的生活和價值取向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在田園里達到了人與自然的泯和,找到了人性的本質,找回了人生的快樂。這是一種豁達的精神,而且,這種豁達,在官場中的陶潛是絕對沒有的。當然,那不是真正的陶潛,在田園中生活.自樂,這才是真正的陶潛。 在這塵世間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真正的煩惱陶潛內心的寧靜了。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再也沒有了凡塵俗事的紛擾;再也沒有了官場的黑暗;再也沒有了“出世”與“入世”的選擇;當然也就沒有了傷心與痛苦,無賴的選擇。這就是陶潛的自我人生,他受困的心靈找到了避風的港灣,飄蕩的靈魂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找到了真我。這樣,他政治上的失意自然變得很淡很淡了。 第二:活著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是智者的選擇,當然,也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陶潛的思想,無人可及。作為人,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嘆:“茫茫大塊,悠悠高冥,是生萬物,何幸也吾得生為人。”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謝生命,愛恨情仇,酸甜苦辣,糾纏在一起,歸結為“體驗”;也有的人讓生命從高處飄然而落,給生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還有的人,他們靜靜的走開了,去尋找自己的新天地……陶潛他靜靜的走開了,離開了險惡的官場,黑暗的官場,來到了田園這個“桃花源”。從頭到尾,我都認為這是一個最為明智的選擇。再怎么復雜的選擇也不可以為了仕途而丟掉自己的節操與高尚的品格。至真至誠,至善至美。方顯自身本色。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