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課堂提問藝術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經常的教學方式。而且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恰當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該文從整體性、價值性、準確性、適宜性、興趣性五個方面,介紹提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課堂 提問 原則 語文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解疑、獲取知識,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交際活動的催化劑;是教師輸出信息、傳遞信息和獲得教與學的信息的重要途徑;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重要渠道。課堂提問對教師駕馭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學生的“學”為主要目的,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所以課堂提問就更為重要了。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設計好課堂提問呢?我認為設計課堂提問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有兩層含義。首先要求設問要從整體出發,提出的問題相對比較整,有一定的覆蓋面。這里的整體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部分或者一個自然段。如“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這個問題覆蓋《草船借箭》全文,“大貓怎樣古怪可愛”覆蓋《貓》的第一段,“小興安嶺的夏天如何美麗”覆蓋《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二自然段。其次要求提出的問題,圍繞一個核心,邏輯聯系緊密。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課的問題設計是:1.董存瑞為什么要炸暗堡?2.他是怎樣炸暗堡的?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結果是什么,說明了什么?這組問題圍繞“炸”這個核心,聯系緊密,成為一體。 從整體出發設計提問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小艇為什么能成為威尼斯這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這一問題統領《威尼斯小艇》全文,明確地告訴了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從整體出發設計問題,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習《鳥的天堂》一段,我們從這一段的整體出發設問:大榕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那兒看出來的?問題提出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然后再進行討論。 違反整體性原則的現象是思路亂,問題碎,覆蓋面窄。有的老師句句都問,零敲碎打,缺乏概括,學生眉頭不皺,眼睛不眨,用簡單的“是”或“不是”進行對答,有的老師想起什么問什么,學生盲從應答,難以提高思維的質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價值性原則 所謂價值性原則是指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價值。從量上講,提問要做到能不問的就不問,能少問的就不多問;從質上講,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學生都知道的就不要問,與課文關系不大的沒必要問。像《落花生》一文,對“父親為什么不與家人同住”這樣的問題,與理解課文沒有到多大關系,因此就不用問。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是不只一種劃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標準,又該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明確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我們如果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在學習了《愛蓮說》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蓮"的精神品質可以與社會上哪些人聯系起來呢?又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再如學習了《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中竺可楨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讓學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這種精神?能具體說說他們的感人事跡嗎?這幾個思維發散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系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展,有些還對學生加強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