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張愛玲的許多小說中,主要人物多是女性,她以女性的直感和善悟的聰穎臨摹了掙扎在病態社會中的女性形象,對她們的悲慘人生發出血淚交進的控訴。 在張愛玲的代表作《金鎖記》中,塑造了一個具有深刻悲劇蘊含的人物形象——曹七巧。七巧為了金錢被迫嫁給一個富有但生理上殘廢的人。在她的整個生活中、由于受到黃金和情欲的支配而人性扭曲:她把自己所遭受的為金錢而犧牲青春、愛情和正常人生活之痛苦,全部瘋狂報復在自己的一雙兒女身上,而自己最終也在蒼涼、無奈中死去,七巧的一生可謂是悲劇,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主人公當時所處的環境和人性自身來尋找。 [關鍵詞] 環境 人性自身 心靈扭曲 (一) 人類文化的歷史,主要是以父權為中心文化的歷史,這樣的文化背景便注定了永世的夏娃們特別的不幸。眾所周知,中國歷代婦女都是傳統婚姻制度和家長制的犧牲者,是男性的奴隸和附庸。千百年來,女性生活在男性主宰的世界,其思想、行為都受到種種規范和約束,別無選擇。家長制將男子推向了家庭生活絕對崇高地位,把女性則推進了地獄般的苦難深淵。七巧生活的時代,雖然是民國初年,西方文化的涌入,已顯示出沖擊力,而且也開始在提倡男女平等。但家長制和傳統婚姻制度在中國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淵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根深蒂固,就算在民國初年,也一樣影響深遠。所以,七巧,一個麻油店老板的女兒,也擺脫不了這種傳統文化的束縛。在她哥哥曹大年的主張下,她被嫁入了姜家這個封建沒落時期的名門望族,守著一個終年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其實,七巧在受到傳統文化束縛的同時,這種文化也早已在她身上產生了影響,但她失落了自我和做人的覺悟,從而產生一種依附男人的心理,她殘殺兒子的愛情幸福就在于能在自己身邊留住一個可以依附的男人。這說明了她骨子里有相當沉重的傳統文化的心理沉淀。而且,在她身上,我們可清楚地看到中國封建傳統文化承傳給她的專橫意志和多疑善妒的特點,這一點從她對待一雙兒女的態度上,特別是她與長安的沖突中最能體現。 七巧在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的同時,西方文化也對她產生了影響。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五光十色的洋場社會,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其歷史的特殊性。封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這里爭奪、相互更替;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在這里相互競爭、相互滲透。在這個特定的時空里生活的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而經常相互爭斗。曹七巧,雖然是初入上海這個洋場社會,而且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但在這個特定的時空里,她也不免受到了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中金錢占有意識的影響。她的人性受到金錢崇拜的嚴重沖擊,以致于把自己困守在黃金這個怪圈里,最后導致瘋狂變態。 所以,曹七巧的悲劇,從當時的社會來看,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悲劇。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古老文化的荒涼沒落,而西方文化的精神毒液已經滲透到了深層。張愛玲正是通過對七巧的描寫,來反映當時那種特殊的文化環境中的病態的人性。 其實,我們在談到社會環境時,對構成它的一部分,家庭環境也是應該考慮的。所以,我就七巧的家庭環境也談一談。 在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中,門第觀念非常濃厚,即使到了封建沒落時期,民國初年,這種觀念還是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象姜家這種封建大家庭更是如此。于是,七巧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一個麻油店老板的女兒這個身份壓得她抬不起頭來。她明顯地不會受到尊重,在姜家她根本就得不到一個少奶奶應有的地位,連起碼的人格都難以保證。姜家從上到下、從主子到丫頭,沒有一個看得起她,就連老太太派來侍候她的丫頭雙兒也發出“她也配”這樣的鄙夷來,至于其他少奶奶和云澤小姐就更不用說了。這就是七巧生活的大家庭環境。 在如此的大家庭里生活,長年抬不起頭,過著低人一等的生活,七巧肯定無幸福感可言,而她的小家庭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無處可訴。丈夫終年躺在床上,不能給她半點安慰、愛撫,更讓七巧受不了的是,她丈夫的身材還不如一個三歲小孩并且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但七巧也沒有權利選擇,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里,她沒有什么說話的地位,她只是她丈夫的附庸,既使她的丈夫是個殘廢。于是,七巧就只得每天陪伴著自己的丈夫,作為一個“活死人”,煎熬著自己的青春,過著無人知曉的生活。但七巧畢竟是一個正常人,當心理上的痛苦和生理上的渴求無法解脫,她便開始在姜家大院里尋找她的愛情,編織自己的愛情夢。
(二) “愛”的覺醒孕育著“愛”的悲劇。七巧生活悲劇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她的人性受到情欲和黃金欲的支配,而導致人性扭曲。 固然,我們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七巧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但她卻不是一個恪守傳統禮教的女子,她是一個擔當不起情欲的人,她要求獲得自己的受情,同時也想滿足自己的情欲。這從她對三少父姜季澤的對話和動作中可以看出: “她試著在季澤身邊坐下,只搭著他的椅子的角,她將手貼在他的腿上,道: ‘你碰過他的肉沒有?是軟的,重的,就象人的腳有時發麻了,摸上去那感覺……’……七巧道: ‘天哪,你沒挨過他的肉,你不知道沒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她順著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臉枕著袖子,聽不見她哭,只看見發鬢上插的風涼針,針頭上一粒鉆石的光,閃閃掣動著。” 從這一段描寫我們不難看出,七巧的話語、動作都具有挑逗性,活像一個潘金蓮式的人物。但也可以說,這是七巧人性的覺醒,是對傳統禮教的蔑視,是“愛”的覺醒。不過經常在外面尋花問柳的三少爺姜季澤卻不領情,他細細的掂量了一下利弊,權衡了一下得失,得出了一個結論是:“嘴這樣敞,脾氣這樣躁”,“人家這樣壞’’的七巧,一時興致過去,害怕成為“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開的 ‘累贅’”不敢貿然行事,便打消了念頭,他走開了。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