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論文:論幼兒入園前準備 幼兒入園前的準備 淺談幼兒入園前的準備 淺析幼兒入園前應做何準備
淺議幼兒入園前的準備 [摘要]入園是幼兒生活的一個重要轉折,是現代家庭中的一大事情,幼兒從溫暖的家庭走向陌生的幼兒園,生活環境、成人和幼兒的關系、幼兒的角色地位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幼兒沒有群體生活的經驗,所以在開學幾周中班里總有幾個小朋友哭哭啼啼上幼兒園:有的拉著媽媽的手不愿媽媽離去;有的情緒緊張念叨回家;有的離開集體單獨活動;有的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有的幼兒來園哭、吃飯哭、睡覺哭、離園前還得哭一陣等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為了使幼兒盡快地過渡這一適應期,順利地溶入幼兒園的生活。本文從幼兒,幼兒家長和幼兒園三個方面對幼兒入園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做了深入闡述,并論述了幼兒入園前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準備訓練,以使家長和幼兒園協調配合、幫助幼兒適應新環境,共同做好孩子入園前的準備工作,讓孩子能更加順利地適應幼兒園。 [關鍵詞] 幼兒 入園 幼兒從家庭走向集體生活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幼兒剛開始在幼兒園中生活,由于環境的變化,幼兒心里可能會產生不適應的情況,所以這就要求家長要充分做好幼兒入園前的準備,為孩子能夠更快的適應群體生活以及結交新的朋友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幼兒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質,經常和家長溝通,為更好的教育幫助幼兒適應群體生活而努力。幼兒入園前的準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對幼兒入園前的準備 為了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家長要準備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自理能力的準備 幼兒園的小朋友比較多,幼兒教師較少,教師不可能每個孩子都照顧到位,所以,家長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很重要,例如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自己能單獨去衛生間等等。同時,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手不要亂摸別人的東西。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入園后孩子將單獨面對群體生活,家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關鍵,這也為孩子的將來的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交往能力方面的準備 現在的還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客觀的環境容易使一些孩子形成“自私”、“霸道”的想法,目中無人。從這一點來講,家長就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教育幼兒謙虛、大度,培養孩子主動向老師、長輩問好的禮貌的品質。這都是孩子要學習的準備內容,也為將來的交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家長要提醒孩子要上幼兒園,向孩子多說一些上幼兒園的事,讓孩子在心理上有和其他人生活的印象,鼓勵孩子與其他人多說說話,懂得友好相處、謙讓。在幼兒園的生活中要注意言行舉止,尊重老師,讓孩子知道一些簡單的禮貌。在與小朋友相處時要互相幫助、要有愛心。這會促進幼兒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還要教育幼兒要陌生人的東西,不要和陌生人隨便說話,防止被人騙走。 (三)生活物品的準備 目前,許多幼兒園要求孩子中午在幼兒園吃飯和午休,這就要求家長為孩子自備餐具和被褥。家長在準備這些物品時,要注意保管,為了防止與其他幼兒的物品弄混,可在自己孩子用的東西上做上標記,比如在枕頭上繡上孩子的名字、在孩子的晚上刻上特定的圖案等等。由于許多小孩在去衛生間的問題上沒有形成自理能力,可能會尿褲子,所以家長要多拿幾件孩子的衣服,防止孩子尿褲子時沒有衣服換洗。 (四)家長應正確選擇幼兒園 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要慎重,并不是花錢越多、越高級的越好,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狀況和家庭條件來考慮孩子應該上什么樣的幼兒園合適。首先就是幼兒教師的工作素質要好,認真負責。其次就是離家比較近的幼兒園。由于各方面的壓力,幼兒的父母工作都比較忙,現在大多數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孩子,選擇一個離家近的幼兒園,這樣老人接送孩子方便,而且安全。當選好后,家長可以帶孩子辨認地方,讓孩子熟悉環境,鼓勵自己的孩子多與小朋友溝通等。 此外,為了減少幼兒園與家中的反差,家長要盡量教育孩子不能隨意的吃喝等。上了幼兒園后,孩子要早起,生活比較有規律,所以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讓孩子在起居方面形成良好的習慣。入園后,當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天氣時,家長也應該按時送孩子上幼兒園,這也是鍛煉孩子勇敢的好機會。家長不能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在天氣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就不送孩子上幼兒園,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例如,將來在學校或是在工作崗位上出現解決不到位的問題,總會找客觀原因,而不是從自身出發尋找問題的根源。 二、幼兒園的準備 (一)首先就是幼兒教師的工作能力要強。 幼兒教師一般都很喜歡和孩子在一起,要了解孩子的可愛,當他們犯錯誤時要細心、耐心的教導勸服,而不是大聲訓斥責罵。幼兒在這個成長階段是非常敏感的,而且模仿能力也很強,很在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若不謹慎對待,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傷疤。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要具備教書育人的道德修養,不能把不好的舉止等讓孩子們學到。教師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生活習慣,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幼兒入院前,可以邀請家長和孩子參觀幼兒園,讓家長和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環境以及一些規章制度。幼兒教師要向家長介紹班上的老師,講解幼兒在幼兒園里都要學習一些什么知識,怎么管理幼兒園等等。教師要注重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家庭環境,以及教育方面的觀點,為共同為教育好幼兒努力。教師還要認真對待孩子的生活起居。由于一些幼兒的自理能力不強,需要多加注意,例如,幫助教會幼兒吃飯、喝水、穿衣等事情。家長也希望教師能把自己的孩子照顧好,能在幼兒園里學到更多的東西。 (二)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也對幼兒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愛好特點來給孩子們提供玩具,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為孩子們提供開發智力的玩具。大部分孩子在入園的前幾天是又哭又鬧,有的孩子看到好玩的玩具就不會哭鬧了,而且幼兒園的老師要注意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在幼兒園有安全感。 (三)幼兒園的衛生狀況關系到孩子的健康。 例如,一個孩子不小心得了流感,有可能導致其他孩子也得流感,這種情況不僅在幼兒園,在好多的中學甚至大學都時常發生。所以,幼兒園在衛生方面要加強管理,保證孩子的健康茁壯的成長。對飲食衛生更應該注意,幼兒在這個時期正是需要補充營養長身體,對食物的衛生要求較高,幼兒園要加大對事物的監督。 另外,做好幼兒的飲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假冒偽劣食品在市場上泛濫,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些食品檢測起來非常困難,這不僅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還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為了防止不合格食物危害幼兒,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的點心以及奶制品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后,確保沒有質量問題,才能讓孩子們放心食用。若不經過嚴格的審查,讓孩子們吃了之后出現問題,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總之,幼兒在入園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就可以讓孩子順利地在這個從家庭走向集體生活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幼兒的教育是為將來孩子走向社會做鋪墊的,幼兒的一些生活習慣與言行舉止都與小時候的受教育情況相關,所以,幼兒在入園前的準備工作是不容忽視的。幼兒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懂得簡單的禮貌、能主動向老師、其他小朋友問好等,這都是需要家長與老師要教孩子的,也為幼兒入園奠定適應環境的基礎。希望家長與幼兒園的工作人員要注意為孩子所做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6月 2、李洪森:《學前兒童家庭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