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文化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命運。隨著網絡文化在網絡信息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態,網絡技術開始全面地影響和改造著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維方式以及想像力、創造力等產生著積極影響。同時網絡又是把“雙刃劍”,它在幫助青少年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正確道德觀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下面我就如何解決青少年安全健康的上網環境和網絡道德問題的教育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即用轉移青少年注意力的方式,減少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以期待為青少年創造一個綠色、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 青少年 網絡文化 網絡負面影響 網絡道德教育 健康網絡環境 網絡的出現,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提供了新的舞臺。然而,網絡也是把雙刃劍,鮮花與毒草并存。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什么事物都容易感到好奇,容易受到誘惑、容易受傷。另一方面,他們作為明日社會的棟梁,肩負著在不遠的將來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責任,所以在他們中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就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即減少網絡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以期待為青少年創造一個綠色、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 一、網絡文化及特征 網絡文化是指網絡上的具有網絡社會特征的文化活動及文化產品,是以網絡物質的創造發展為基礎的網絡精神創造。從廣義上說,網絡文化是指網絡時代的人類文化,它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從狹義上說,網絡文化是指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經濟基礎上的精神創造活動及其成果,是人們在互聯網這個特殊世界中,進行工作、學習、交往、溝通、休閑、娛樂等所形成的活動方式及其所反映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等方面的總稱,包含人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知識結構、道德修養、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網絡文化是補償性文化 網絡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虛擬空間。在這里,人們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并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獲得尊重、友情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對于很多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難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網絡文化具有“補償性”特征。 既然是補償性文化,就必然夾帶著很多牢騷和不滿。網絡上出現的很多問題,其根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在網上發泄,以補償難以實現的愿望。正是由于這種原因,網絡成為一種社會安全閥,為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客觀上起到化解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社會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壓、懷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發泄,并得到呼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感。 由于人們樂于在網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樂,傾瀉積累的不平和怨氣,對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網絡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會的晴雨表。政府部門不但可以從網上看到民眾的基本心態和社會的主要問題之所在,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廣泛征求民眾的意見使決策更具科學性,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2、網絡文化是極端性文化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群體討論,無論最初的意見是哪一種傾向,其觀點都會被強化,稱之為群體極化效應。人們普遍有著從眾傾向,并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加突出,于不知不覺中把原有的觀點推向極端化。網絡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得在極短時間內,數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討論之中。人們相互攀比、逐步強化,產生了極其強大的群體極化效應。網絡放大了個體行為影響,聚合了個體行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處、被社會忽略的少數人聚集起來,形成了小的群體,并有著不斷增大的趨勢。善的力量是如此,惡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惡現象,往往能通過網絡集中地反映出來。這是有的人對網絡文化大加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在網絡文化中,這些丑惡現象及其散布者只占有很小的比重。網絡文化的極端性特征,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德、推動制度完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丑惡和不公平現象,都會在網上被曝光,迅速被正義的洪流所淹沒。網絡形成的“群體極化”現象,有助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精神。網上關于華南虎照片真偽的熱議,反映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對社會浮躁現象的反思,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3、網絡文化是大眾性文化 網絡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從網絡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進行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絡上,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 近年來,一批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網絡歌手及其成名歌曲,成為很多著名音樂家的批評對象,甚至有人稱,“網絡歌曲的泛濫成災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15年”。專家的評價和普通大眾的評價有著很大分歧。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沒有經過任何宣傳,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它們曲調歡快、語言詼諧,比喻奇妙,符合當前普通大眾的審美標準。不可否認,大眾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但是,它們只占很小比例,而且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對于網絡文化的另一個指責是“娛樂化”。有人說,“現在的網絡被嚴重地娛樂化、游戲化、低俗化,網絡從高科技的工具退化為使人們玩物喪志并進而危害社會的玩具。”這句話很讓人費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樂。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人們通過網絡去尋找快樂、緩解緊張的情緒,又何錯之有?數學大師陳省身認為數學是快樂的,對數學有著濃厚而執著的興趣,把數學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們視為從事“嚴肅事業”的科學家,如果在研究中沒有感受到快樂,是無法支撐下去的,更何況普通的民眾呢?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來一點忙中偷閑、忙中取樂,又有何不可? 網絡文化的大眾性,使之成為提升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網絡構筑整個社會的神經系統,將低智商轉化為高智商,將相互分離的個別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每個人都成為百科全書的編撰者,貢獻出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維基百科收錄的詞條數,是大英百科全書的15倍。與后者相比較,維基百科容量更大,更具時效性,而且在許多主題上更加深刻。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由于民眾的廣泛參與,由于脫離了地域的限制,網絡文化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絡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