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成性語文課堂的思考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素來被視為戴著鐐銬跳舞的語文教學似乎可以無拘無束地手舞足蹈了。一個超越預設的新生命向我們走來,這就是生成!在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預先沒有想到的、奇特的、閃光的、極有個性的語言材料,它是貼近學生實際的活的材料,這就是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緊緊抓住這些課堂資源,并加以充分利用,那我們的課堂就會更生動、更活潑、更具有生成性。 的確,生成性課堂正是新課程理念期待下孜孜以求的。但是,我們有些語文課堂因刻意的標新立異而流于追奇獵怪,諸多生成讓人頗難釋懷。 一、當前生成性課堂存在的誤區與問題。 例一:一位教師執教《麻雀》一課。當教師問:“麻雀媽媽是怎么樣跟獵狗進行搏斗的?”有位學生冷不丁地說:“老師,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媽媽,也許是它的爸爸。”教師猝不及防,愣了一下,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路問:“你是根據什么認為它是麻雀爸爸的?”“因為書上沒有說是麻雀爸爸還是麻雀媽媽,我是猜的。”別的學生受到了啟發,紛紛補充道:“爸爸一般比媽媽勇敢些,力氣也大點,所以是爸爸的可能性比較大。”教師表揚:“你真聰明!”“我覺得也可能是爸爸,因為爸爸經常帶我出去玩,媽媽很少有功夫同我一起玩的。”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有的說是媽媽,有的說是爸爸,爭論個不停。此時,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不滿地嚷道:“說不定還是麻雀爺爺呢!”教師一臉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很顯然,在本課例中,教師面對始料不及的變故,缺乏隨機應變的處理機制,在學生的“狂轟濫炸”下不知所措,被動應招,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有學無教。教師把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出人意料的回答、節外生枝的舉止不加選擇地、被動地都視為“生長源”而進行隨意開發,課堂也由此陷入了散漫的局面。 例二:《坐井現天》一課快要結束時,執教教師問學生:“同學們,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學生想了一會兒,紛紛站起來發言。有的說,青蛙看到了廣闊的田野,被田野里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有的說,青蛙看到了工廠,工廠里工人師傅正認真地工作著;有的說……總之,大多數學生認為青蛙原先是坐井觀天,后來看到外面的天地很廣闊。但有一個學生說:“青蛙又跳了回去了!”理由是:“當青蛙跳出井口正要喝水,一只老青蛙攔住了它,告訴它河水被污染了。青蛙正要感謝那只老青蛙,只聽一聲‘哪里逃’,一柄鋼叉把老青蛙捉住了。青蛙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危險,所以趕緊跳回井里。”另一位教師聽了這個有趣的課例之后,也執教《坐井觀天》。課快結束時,他也讓學生談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學生暢快地談著青蛙在井外的愉快生活,一連幾個同學發言了,仍不見教師有讓他們停止的跡象,而是一個勁兒地追問。在聽課者萬分納悶之時,教師發話了:“同學們,外面真這么好嗎?青蛙怎么不跳回井里?”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教師要讓青蛙跳回井里! 對這個班的學生來說,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讓青蛙跳回井里,也根本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與靈感觸動,是教師自己一廂情愿地為了讓課堂精彩,而不顧學情一味地追問?上У氖菍W生并沒有領會教師的意圖,沒有出現教師期待的“生長資源”。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道出了教師事先預設的答案,那也是虛假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精彩,把一些“出語驚人”的問題預設在學生中間,在教學進行到關鍵時刻讓這些學生一一把這些問題引爆出來。這種弄虛作假的“生長”無助于學生思維的碰撞、真情的交流。 綜觀此類現象,也許,原因有二:一是觀念上認識朦朧,還沒有很好地把握《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不知生成為何物?課堂生成了,教師引導了,要引發學生哪些生長?等認識上模糊不清。二是面對紛至踏來的生成,教師沒有智慧啟迪,抑或還沒有建構起較系統、科學合理的實踐策略,盡管我們并不完全主張什么模式,但規律總是存在的,規律總會給人更多的自由。 二、何謂生成性課堂?(下面幾個小標題的序號與大標題的序號在級別上混亂了,應當加括號。) 那么,如何理解“生成性課堂”呢?“生成性課堂”是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構建教學活動過程的課堂。真實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是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義或無意義、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想、新方法,尤其是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這就要求我們更應重視生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種狀態,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愉悅學生的身心,張揚學生的個性,迸發出創新的火花。于是,課堂孕育了新的生命。 一、“生成”與“預設”辨證統一 “生成”對應于“預設”,是教學中的一對矛盾體,是實施新課程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我們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已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教學不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離開了預設,生成也就無從談起,沒有了生成,預設亦即變成教條,沒有了智慧挑戰的課堂難道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堂嗎?因此可以說,課堂是在預設中生成,在生成中預設的,在對立統一中優化整合、有效建構、全面發展,讓課堂智慧挑戰成為可能。 二、“發展語文素養”是“生成”的主要目的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