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先 方能暢“真誠”——暢談小學口語交際課堂的實質及矯正策略 摘要: 本文結合小語課堂口語交際教學實際,剖析了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所處的“失重”地位而導致的師生對話“失真”現象及原由,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通過本真語言、切實場景模擬、有效引領使小學口語交際課有的放矢的方略,闡明了口語交際課是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實現師生心心相應的有效陣地。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本真語言 規范 有效
由“答中外記者問”想到——“更要學會表達與交流” 2007年3月16日上午11時,在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結束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見了中外記者,并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在提到解決民生問題時,溫總理說道:解決民生問題還要讓人民生活得快樂和幸福。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在社會推進公平與正義。記者也許問,什么叫快樂?我可以借用艾青詩人的一句話:“請問開花的大地,請問解凍的河流”。好一句文學味濃列的詩歌,好一個信手拈來的借用,不正恰到好處地表達了總理的真心實意么?于是乎,我想到了溫總理曾經到北京市西城區皇城根小學,聽了一節語文課《新型玻璃》后親切地對學生們說:“你們不但要學到課本里的知識,更要學會表達。”溫總理很會表達,國人無不欽佩他的口才。人們特別喜歡聽他答中外記者問。不難看出,溫總理之所以這樣語重心長地告誡學生,是有他的切身感受的。 將“聽說訓練”轉移到“口語交際教學”,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說倡導的鮮明導向,至此,許多老師在口語交際訓練的方法、途徑、內容上做了一番思考,使這支語文課程的新奇軍快速得壯大。在欣喜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到,口語交際課就像一個小砝碼很難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天平中立足;在口語交際課中,敢于表達樂于表達的,就那么幾個伶牙俐齒的尖子生,多數學生充當的是陪客;在唇槍舌戰的場景背后,是冷漠和觀望,空洞和虛浮。細細想來,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達成不就是學生能有效地與他人對話?如今,口語交際課的尷尬就是“話”不能有效對起來,更何人與人之間的心心相應?教師本身語言的貧乏、蒼白,以及在對話之前對預設的忽視以及對話過程中,對資源生成的忽視、對意外資源利用的失當等。透過口語交際“失重現象”的尷尬探尋本質,實際上語言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程,讓教師不斷斟酌、推敲課堂語言,也花大力氣用語言美化課堂,因而,不自覺地出現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虛情假意”……而這些,與新課標觀照下還樸歸真的語文課堂是格格不入的,與口語交際課堂所應該達到的“語言有效交往”是背道而馳的。那些或裝腔作勢,或輕描淡寫、或蒼白無味的語言,無視孩子們的“真實”流露,無視有可能的資源生成,不管學得多么惟妙惟肖,最后都只能弄巧成拙,絲毫構不成師生“有效交往”的過程,使口語交際課如同那枚小砝碼一樣失去了最強大的力量。
“失重”之尋——“口語交際”為何不能有效起來 尋尋覓覓,不禁黯然:當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師生、生生心心相應的對話何其甚微?尋尋覓覓,不禁探微:口語交際課的“失重”緣何而起? 1、教師語言的忽視——阻礙了師生“有效交往”的活頭源水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隱含了課堂語言的重要性。作為師生交流的主要載體――語言,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俄羅斯有句諺語: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這就是語言!掌握好這個工具,對于利用課堂來傳播知識、引領學生的教師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老師備教材、備過程,卻忽略了備語言,因而,語言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如在上《介紹家鄉景物》課時,“這里感受到優美,還有呢?”“按一定的順序說說,最好能突出景物的特點?”如在組織交流《我最尊敬的人》,“我們身邊有許多值得我們尊敬的人,你也來談談?”……時此類語言充盈著我們的語文課堂,從表面上看,未嘗不可,而且也有人說這是給學生發散思維的大空間。但細一想:其實學生沒有學會思維的方式,而且課堂也被思維活躍的學生包攬了,大部分學生成了“聽客”。試問我們這樣蒼白單一的語言,怎能讓師生進行“有效交往”。如何精當講述,如何巧妙點撥?如何引導學生表現﹑思考﹑質疑?如何使學生的言語鮮活?這都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語言,這都是口語交際教學所應有的真實本色。 2.“學生無法規范運用語言的忽視”——遮掩了學生構建自己語言的真實資源 真實規范的口語交際教學是師生共建﹑共享的真語文——它使師生在對話的互動中認識自我﹑表現自我﹑提升自我。可見,對于利用規范的語言來交流提升自我的學生來說,運用毋庸是一種重要途徑。盡管,老師們在備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展開過思考,然而很多的思考也僅是老師的主觀臆測。更多的老師面對學生獨特的回答,也會順著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蜻蜓點水而過,實際上浪費了師生“有效交往”的真實資源,而且泯滅了一部分學生敢于“獨出心裁”、“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的個性。如在《有趣的游戲》一課口語交際的引領中,(體驗了貼鼻子后)“同學們玩得很開心,誰來說說游戲怎么玩?那里有趣?”“剛才王悠把鼻子貼到了小丑的嘴巴旁邊,小丑好像長了兩個嘴巴,我覺得好玩”;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他把嘴巴貼到旁邊,他好像流下口水。”“你的想象很特別,但同時用了兩個“他”會混淆他人的聽覺。”還沒等學生發言,老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評價又讓課堂順理成章,既沒有提出修改的意見,也沒有把握這個同學之間可以交際評價的焦點。“他好像流下口水”,其實,是本堂口語交際課的“誤點”,不也是一個亮點?只可惜老師沒有將它擴散開去,一個真實的交流對話資源就這樣悄悄溜走了。 學生真實流露的語言其實是口語交際課堂最好的生成資源,而教師的忽視,就好似給“師生有效交往”畫上了一個“攔路虎”。實則,學生的語言是借運用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上述例子中學生的設想,其實就是學生運用語言的真實資源。教師若能抓住這一契機,有效引領,其實就能讓學生有效運用語言,也構成了口語交際最真實的“有效交往”。 3.“在生活中積累語言的忽視”——抑止了師生規范運用語言中的鮮活語言 贊可夫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打開生活之窗,讓沸騰的社會生活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真實規范的口語交際課堂,就應該是學生活用語言的場所,為何我們仍為學生課堂語言犯愁:語言蒼白無序,情感空白無力!“生活處處皆語言,語言句句出生活”。語言,若只有學生生搬硬造的借用,不覺得像大話,或是套話?究其原因:缺少學生自己感悟的成分。這個思想不是他們的,是現成有的,是他人感悟的,是老師帶來讓學生去運用的。 比如在活動類口語交際教學中,老師讓學生想象,并寫出可以借用的好詞佳句:豐富多彩、妙趣橫生、你追我趕、不甘示弱……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好詞佳句,可謂不少。從表面上看,未嘗不可,但我們可以發現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和真實感受其實很小。沒有生活這個大空間,學生的感性經驗只能是緊緊地框于小空間,而且不排除這些經驗并非學生自己,而是他人的。試問學生除這些最常見的想法和語言之外,還能從哪獲得更有價值的想法和語言?鮮活語言,不是也成為一句空談了?
方略之探——規范言語,有效對話,心心相應 (一)拋磚引玉撥心弦——在錘煉中規范并豐富教師自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是一個預設與動態的過程,教師能針對口語交際文本、學生特點進行有效地預設,使預設成為生成的導火索,扣住學生的心弦,因學而導,將學生潛藏的語言有效運用。更能因學生反饋的不同問題、不同情況、不同對象、不同風格作出及時、恰當的回應,使其豁然開朗或銘記于心,從而尋找一些有效的語言策略。這里有蔣軍晶老師《藍色的海豚島》班機讀書會口語交際課案的一個片段: 師:《藍色海豚島》和其他書比較,有些特別:人物特別少,主要講了一個印第安女孩卡娜拉,孤身一人在黃島上生活了18年的事。18年啊,同學們,這是一個奇跡,我想創造這奇跡的人肯定有許多過人之處。今天我們先來夸一夸卡拉娜。(前面做了一個輕松的“夸人”游戲)生:我來夸夸卡拉娜,她心靈手巧,能用象牙做標槍,能自己抓鮑魚,能做魅力的瓶子和項鏈,所以我覺得她了不起。 師:你很佩服卡拉娜的心靈手巧。同學們,有的聽課老師還沒看過這本書呢,所以接下來你們夸她的時候可以舉些簡單的例子。 生:卡拉娜非常堅強,她一個人在孤島上生活18年,現在的孩子做不到。比如我,家里人什么事都不讓我干,從來沒燒過飯菜,我如果一個人在那個島上,活不了幾天。(笑) 師:你聯系自己談對卡拉娜的看法,非常好。 生:卡拉娜非常勇敢,她能夠捕殺那些兇猛的獵狗,我們男孩子也做不到這一點。 生:我也同意這一點。但是隨著時間的遷移,卡拉娜越來越熱愛大自然了。以前,她把那些野狗看作是眼中釘、肉中刺,可是過了一些日子之后,野狗的頭領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師:你能聯系前后看待問題,發現其間的變化,不錯。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沒有花里胡哨、裝腔作勢的語言,但蔣老師憑借不凡的語言功底,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使學生進入交際場景,進行意義的探求、追索。這是對課堂中的孩子的一次次撞擊,它撥動了孩子的心弦。 教師的語言就是要這樣——“拋磚引玉撥心弦”。可語言能力的養成需要不斷錘煉,或許我們可以這樣進行: 先按表1過程努力,語言首先應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此前提下追求語言的情感性、趣味性、激發性等。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