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訓練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摘 要】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它的任務是學習語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思想情操。所謂學習語言,即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規(guī)律,發(fā)展語言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學科替代不了的。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對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回歸。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決不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就算完事的。課文只是個例子,語文教師要憑借這個例子對學生進行以讀的訓練為重點的語言文字綜合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能力。
【關鍵詞】 閱讀教學 語言文字訓練 理解性訓練 積累性訓練 運用性訓練 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它的任務是學習語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思想情操。所謂學習語言,即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規(guī)律,發(fā)展語言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 葉圣陶先生批評舊式語文的三大弊病,第一便是“在閱讀教學中不適當?shù)貜娬{所讀的內容而把語文本身的規(guī)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2]這就明確了語言文字訓練的目標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內容,懂得課文“寫了什么”“為什寫”;二是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再認識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規(guī)律和方法,懂得課文是“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必須的。 一、多讀課文,積累語言材料 閱讀教學具有三個功能:培養(yǎng)閱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積累語言材料。所謂語言材料指的是詞匯、句式、構段方式以及各種表達方法。以往我們對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重理解,這是顯性的,也容易看出來,而對于積累這個隱性的過程則重視的不夠。“書到用時方很少”,恰恰是由于積累不足所致。 積累語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多讀,尤其是朗讀。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優(yōu)美的祖國語言文字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巨大的共鳴,留下深刻的印象。多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也是為現(xiàn)代心理學所充分肯定的一種語言學習方法。現(xiàn)代語言學非常強調語境——語言的運用有具體的環(huán)境,而不是孤立的靜態(tài)的詞匯或句式。在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最大的優(yōu)勢便是處于一種具體的語境之中。通過多讀積累起來的語言材料,不僅易于理解它們的意思,還可熟悉他們的用法。學生讀熟了課文,積累了詞匯、句式,需要時脫口而出、信手拈來,可以出口成章,落筆成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尖銳的批評前蘇聯(lián)的閱讀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讀得太少,而關于閱讀的談話卻很多。”受前蘇聯(lián)教育影響極深的我國閱讀教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閱讀課中的讀,應該有教師的指導,而不能放任自流,讓學生“小和尚念經(jīng)”般地一味多讀。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讀的水平,讓學生讀有所得。拿朗讀來說,我采用的指導方法有:1、幫助理解。學生有時讀得不夠好,首先是因為理解不到位。 要讀好課文,必須有一個練習的過程。有的教師指導朗讀以后,就指名讓學生來讀,就是忽視了這個練習過程。即使被指名者讀得很好,那也是他原來的基礎好,并非此番指導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指導朗讀后,應留出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然后才用指名讀或齊讀的方式檢查效果。讀的訓練是閱讀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理解課文靠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感受課文思想情感靠讀,積累語言也要靠讀,熟讀成誦“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二、憑借課文,練習語言運用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