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科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產生了了很大的改變,筆者通過學新課程標準,認為在教學中滲透了音樂多元化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音樂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包括: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它們互相聯系又互相滲透。而“尊重生命,體現人性。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音樂課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學理念。音樂課堂一旦有了生命的活力,就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盡情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并體驗積極向上的人生,愉悅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審美體驗的過程,創造、表現情感 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反映,對音樂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情感過程——審美體驗。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并產生強烈的藝術共鳴。音樂教育以審美對象來激發人的審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而獲得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入角色意境中,有時可通過表演,或對主題及發展旋律哼唱,或為作品創編旋律伴奏,或通過樂器演奏,引導學生在音響流動的同時,在自己創造的音響總親身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進而在知識的應用、拓寬和延伸過程中延伸情感,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因此,筆者在音樂教學中的側重點就落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陶冶情操上,從而達到凈化心靈、啟迪智慧的作用,為學生終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音樂教學中,運用直觀的插圖、幻燈、錄像來創設音樂情境,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例如,教唱《雪絨花》時,通過觀看美國故事片《音樂之聲》,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精美的畫面、優美的歌聲、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同學們的內心世界,繼而引導學生重點欣賞其中的幾首主要插曲《雪絨花》、《多來咪》、《孤獨的牧羊人》、《攀越群山》等。在學生的欣賞過程中,配以生動的語言,縮短的學生與歌曲間的距離,使他們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內心積淀起一股強烈的感情,急欲表達,因而唱歌的時候他們非常投入,從音樂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注重學生音樂創造力培養,引導、激發創新 在音樂課堂中,教師首先應創設一種民主、自由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說、多做,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創作性的個性品質?赏ㄟ^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的創作性思維能力。再者,教師還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其中。當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及想象、聯想,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再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腳,多種感官多方位的參與到樂曲的感知與體驗中來,使他們的欣賞水平提高到另一個高度。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如在教唱完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后,分組排練戲劇小品:1、媽媽的生日;2、媽媽出差了;3、媽媽下班了。每個組有一位“”導演負責排練,同學們積極動腦,有的扮演媽媽,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孩子,有的念旁白,表演得惟妙惟肖,幽默詼諧。還可以引導學生聯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現象,對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種印象能夠回想起來,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節。如森林中的松濤聲、鳥鳴聲,火車進出站時的汽笛聲、撞擊鐵軌聲等,以引起學生的聯想;這樣的活動,使同學們在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的同時,又滿足了他們的創造性和成功感。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興趣。 三、注重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走近、拓展教材 探究性學習,也稱“發現探索法”、“問題解決法”,“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的學習同樣是一種發現,相信和依靠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索事物的真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己質疑、自己發現問題,極大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欣賞貝多芬音樂作品時,教師提出問題:1、為什么貝多芬被稱為“樂圣”?2、講一講你所知道的貝多芬的故事;3、我們應該學習貝多芬哪些優秀品質?請學生去查找有關音樂家的資料。他們有的去圖書館查找,有的在網上下載,有的在自己 課外書上尋找------通過查閱資料,同學們了解了音樂家貧苦的童年時代、坎坷的青年時代、孤獨的老年時代,尤其是在他26歲以后耳朵的失聰并沒有使他沉默和畏縮。他的作品個性鮮明,充滿激情,激勵人們與命運抗爭,呼吁人們團結成兄弟。貝多芬不僅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形式,他還集中了古典音樂的精華,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為全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課還沒上,同學們就紛紛把自己查找的資料互相交流,這種探究性學習強烈的刺激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有的同學不僅了解了貝多芬及同一時期相關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連約翰.施特勞斯也作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一時間,班里出現了濃烈的學習氣氛,學生查找資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的過程。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音樂知識,開拓了自己的音樂視野,使音樂欣賞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樂的內涵,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展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