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淺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一線之差如何把握? [摘 要] 看著現在的孩子時不時會想起自己小時候,那時候是多么的無憂無慮!反觀現在的孩子,雖然過著優越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也頂著沉重的學習壓力,這樣的孩子怎么會過著真正快樂的生活呢?我們要如何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不由地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觀點——“生活即教育”,對孩子們來說生活才是他們的全部,而接受教育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實施這一理念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教育即生活”,把接受教育看成了孩子生活的全部。 [關鍵詞]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快樂 童年
“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后的陶行知”,這是郭沫若先生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可見陶先生在教育歷史中可以和孔老夫子相媲美。陶先生一生之中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教育的觀點,其中“生活即教育”更是推動了中國教育的新發展方向。 “生活教育”這一概念是陶行知先生的老師杜威提出來的,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個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從文字表面來看只是位置的變化,但是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陶先生也一再地對“生活即教育”進行全新的解釋,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反對“教育即生活”。他說“生活即教育”,是把一個鳥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鳥放在籠子里。” 試問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怎么能夠快樂起來呢? 作為現代的教育工作者來看,我們無疑是要選擇陶先生“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來開展工作,還我們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在實際教育當中又要怎樣做到“生活即教育”呢,會不會反其道而行之呢?下面我就把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實施這一理念所得到的感受概括一二,所代表的只是我的個人觀點,當然經驗不足,還望前輩們多加指點改正。 我覺得“教育即生活”是把教育作為了主體,生活反倒成了客體。而“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才是孩子們需要的,對孩子們來說生活才是她們的主體,接受教育只是她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們一直是用成績較好的同學鼓勵我們要像她們學習,讓我們心中樹立了一個“榜樣”的形象,從而讓我們朝著那個方向前進。自己的父母還一直會說:“隔壁的姐姐,現在是什么什么干部,你長大了要像她一樣”。這些雖然表面看來沒什么不好,而且似乎看起來還可以促進我們積極進取的心態,但是孩子會產生“我一定要像她們那樣才是有出息的,爸爸媽媽希望我像她們一樣有出息”之類的想法,這不僅僅給了她們一個鳥籠,還給了她們無形之中的壓力。現代的教育觀念比較開放了,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無意識中就變成了“教育即生活”。 為什么我們一直在“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中徘徊不前,卻始終做不到“生活即教育”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家長的心里期待: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心外,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婚、養兒育女等。 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 考試體制的不前 每天上班路上,當你看到小小的個頭背上了與他形體不相稱的 一個書包,你看到了是何感受。一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的心中有的只是不舍,這個樣子的是學生嗎?在我看來和上班族已經沒什么兩樣了。 雖然表面上說著減負減負,從我們那一代就說起了,可怎樣了呢?孩子的身形差不多,但是背上的書包卻是越來越沉重。雖說這幾年,考試體制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覺得最終注重的還是一個結果。沒有人在想如何讓那個過程豐富多彩點,不是嗎? 我們要擺脫“教育即生活”的影子,如何做到“生活即教育”呢?首先當然是要理解什么是“生活即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在生活之中無形地讓孩子接受教育。而這個教育除了學習知識外,還是多方面的。而且我覺得“生活即教育”是孩子發展的一個狀態,是她們成長的一個過程,這樣一個狀態和過程是需要老師和父母的引導和配合的。為什么這樣說呢: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幼兒自然發展的一個狀態。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