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心得體會 讀罷紅樓,掩卷遐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萬千感慨卻不知何處說起。是為了榮寧二府的興盛衰亡?紅粉佳人的香消玉殞?還是雞鳴狗盜之徒的爾虞我詐、欺世盜名?好似都有一些。但總覺得那并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又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又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青春年少的紈绔子弟周圍無緣無故終日圍繞著數不勝數的絕色美女而不心酸呢?何況這些美女個個都風華絕代、才情橫溢,真是羨煞我輩也。 因了這些才子佳人才造就了一段段千古傳唱的愛情佳話。 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純情癡戀。在紅樓夢里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為純潔。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懵懂之后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么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么純潔,纖塵不染 。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一份千古的愛情奇緣注定要被那個時代所葬送。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但終究逃不脫凋零的命運。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出世是悲劇的源頭,不是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先生親身經歷的描述,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再就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如果說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終,讓人心生難過,可待讀完全篇,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面對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緣,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實根本不用問就知道,是寶二奶奶的寶座。不禁反問,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地同情她了。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愛情的灌溉,而是自由! 薛寶釵家境富足,自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于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其實她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所支配,卻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理所當然的在封建家庭固定好的模式中走下去。也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她自己,也就認為這個世界本就如此.,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這是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悲哀,也是全書所要抨擊的社會弊端的主題之一。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