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 [摘 要] 近年來,小學數學積極進行課程和教學的改革與研究,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根據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提倡合作學習的新精神,本文闡述了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健全學生人格方面的重要性,圍繞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人員的搭配、實施,并就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教學偏差及相應對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有效學習 合作學習 策略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已成為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得最多的學習方式。 一、提倡合作學習的背景 當今社會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各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些競爭并不是靠個人的單兵作戰就可以取勝。教育也一樣,從教育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學校教學采取的是班級授課制,學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專心聽老師講課;學生有時站起來回答問題或到黑板上板演,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們所認識。就其局限性來說,它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到了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它不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的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 在近幾年基礎教育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人們都在反思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教育部于2001年7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便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它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開展小組間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合作學習首先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別、性格、文化背景的學生組成,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關系等產生積極影響。 與傳統的班級教學形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新的特點,如教師權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性增強,學生不再看學生后背,而是面對面圍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評價和獎賞也由過去主要針對個體轉向針對小組為主等等。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對方,信任對方,并進行清晰正確地交流;當產生不同意見時,不能建設性地解決矛盾沖突。 2、小組合作學習或任務布置過于簡單,學生沒有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步驟。 3、小組內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或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觀點。 4、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問題的成因 首先是學生問題。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造成學生交流困難。學優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在合作學習時,學優生往往具備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條件和要求,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一分子,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學困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 其次是教師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缺乏必要的講述,一有問題馬上實施小組合作,沒有講清任務目的、步驟,問題本身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理解將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同樣由于缺乏必要的講述,無法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把未知信息與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選擇最佳的學習起點,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就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匆忙展開討論,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 四、解決上述問題的策略 (一)合作小組的合理組建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三是同時對小組內部成員進行合理民主的分工,每個小組設有組長、聯絡員、記錄員,匯報員等角色,組內角色分工定期進行輪換。 (二)小組合作技巧的培養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