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表格數據的圖形化》設計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 張燕 215006 摘要: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由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提出: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唯有改進教學方法,以“課程整合”為思路,以“任務驅動”為手段,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創新、探索、任務驅動、協作、課程整合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愈來愈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陳至立在中央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的途徑。我們萬萬不能把信息技術教育按照學習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那將窒息孩子們的創造精神”。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我認為日常的學科教學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為直接而又有效的途徑。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表格數據的圖形化》是教科版《信息技術基礎》中的4.2.2小節,教學要求以合適的圖表來表示數據,能對圖表進行修改與修飾,能結合圖表揭示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在嚴格把握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我展開如下設計思路。 一、新課導入: 先請學生觀察一段文字,提問:“哪個月份的計算機賣得最好?”;相同的內容,再給出其表格形式;最后才推出本節課的主角――圖表。材料如下: “據統計,某商場上半年度商品銷售數量如下:一月份,電視機2980臺,計算機5500臺,DVD機1650臺;二月份,電視機5960臺,計算機22000臺,DVD機1550臺…… ”(文字) (表格) (圖表) 相同的內容,我給出了文字、表格、圖表3種不同的形式。通過提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圖表的優勢,自主地發現圖表的特征:簡單、直觀、清晰、明了,增強了可讀性,更易發現和理解事物的性質、特征和變化規律。 課堂實踐證明: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基礎。在講課開始巧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往往能激發學生認識的興趣和情感,亦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思維,自主獲得結論,讓他們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是很關鍵的,作為教師應當注重“新課導入”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 1、拋磚引玉 教師點明:圖表既是是一個整體、一個大的對象,又是由許多獨立小對象組合而成,如標題、數值軸、圖表區、繪圖區、系列、分類軸 、圖例……(提出對象概念,點撥學生圖表對象的建立和編輯跟word中圖片、文本框等對象類似,嘗試常規操作。)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嘗試把自己放在“路標”的位置上,把思考和發揮的空間留給學生。這種拋磚引玉式的教學給了他們極高的創新機會,并使得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形成更積極的學習氛圍。本論文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2、學生探索實踐操作、教師階段總結演示 任務一: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意建立合適的圖表,并討論不同圖表類型的適用范圍。 題1、在表格右側制作圖表說明建國50年來我國原油產量的增長趨勢。 題2、用圖表說明羽毛球小組中各班人數比例情況。 題3、用圖表展示各班參加興趣小組人數多少情況,要放于新工作表中,名字為“圖表1”。 題4、在表格右側制作圖表說明人口可能的增長趨勢。 總結一:(1)、展示學生建立的各種圖表,總結3種主要圖表的特點。 柱形圖適合表現較多關系類型數據多少的比較。 折線圖適合表現數據的趨勢、起伏。 餅圖適合表現各部分數據占整體的百分比。
(2)、插入圖表的兩大途徑:菜單法和常用工具欄法 ① “插入”菜單――“圖表”命令 ②常用工具欄――“圖表向導”按鈕 (3)、明確插入圖表的四大步驟:① 圖表類型 ② 源數據 ③ 圖標選項 ④ 位置 任務二: 學生根據如下具體要求,修改圖表。 1、圖表類型為“餅圖”——“三維餅圖”; 2、圖表位置改為“修改格式”工作表中,置于“效果圖”右側空白處; 3、圖表標題:“羽毛球小組各班人數比例”,格式為:“黑體,綠色,18”; 4、圖例位置“靠上”,填充 “粉色砂紙” 5、圖表區邊框,“點劃線,粗,玫瑰紅,圓角”。填充,“藍色砂紙”; 6、“同時顯示百分比和數據標志” ,字體格式:“楷體,藍色,11”; 效果圖 總結二:教師總結如何重現圖表向導的四大步驟及對圖表的格式修改。 重現圖表向導: ① “圖表”菜單 ② 圖表區空白處右鍵――“快捷菜單” 局部格式修改:①雙擊對象 ②選定對象右擊――“快捷菜單” 在設計任務一和任務二時,我是這樣考慮的:office應用軟件的操作都比較類似。學生在“先選定,后操作”的基本常識下,可以嘗試著用“菜單工具欄”、“常用工具欄”、“右鍵-快捷菜單”等常規方法來達到插入圖表這一對象。 同理,修改格式等操作也是類似。老師在稍許提示的基礎上給出任務,學生為了能解決問題,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認真地揣摩、探尋,也可以查找教材、詢問組內同學,鼓勵他們多渠道、多途徑地去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選擇典型的問題加以分析,并進行總結。 在該環節的設計中,我注重的是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而不是某一種途徑;注重的是學生掌握應用軟件共性的概念、操作規和方法而不是單一的任務;注重的是學生掌握探索式的學習方法和在真切的體驗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體系而不是某一軟件。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探索問題的引導者、完成任務的協作者,而學生才是活動的主角。 課堂實踐證明:①探究式的任務驅動模式教學,不僅教學效果好,而且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現代教育思想提倡:先做后學,先學后教,變教為學,以學定教。我的理解是:學生能看懂的、會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不要急于給出結論,要突出“練習”和“探索”,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增長技能。因此,我們提倡以探索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的活動中去,通過支持他們從各個方向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鼓勵他們多渠道、多途徑解決問題,從而促使他們以創新的思想,通過積極實踐去解決實際問題。 ②適時選擇“小組協作”的教學模式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手班級初期,通過調查問卷,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興趣、能力水平等方面進行搭配,組成合理的“學習協作小組”,并且要在座位安排上體現出來,以保證小組成員的友好合作與互補性。因為在學習中很多問題往往通過協作參與才容易解決。這樣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就可以適時地采取“共同達標”、“小組競爭”等形式來促進小組內的合作與小組間的競爭,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果,也培養了他們的協作精神。而在協作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被大大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了,實踐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課程整合、實際應用 例1、一輛汽車在十字路口等候綠燈,當綠燈亮時汽車以3m/s2的加速度開始行駛。恰在這時一輛自行車以6m/s的速度勻速駛來,從后邊趕過汽車。汽車從路口開動后,在追上自行車之前過多長時間兩車相距最遠?此時距離是多少? 時間t(秒) 0 1 2 3 4 5 6 7 8 9 位移差(米) 請利用公式填寫表格,并畫出能表示時間t與位移差s關系的圖表。 例2、選擇函數,如冪函數y=ax^3 ,指數函數y=a^x,正弦函數y=sin(ax),填寫表格,X先取合適的序列范圍,再畫出能表示xy關系的圖表。 X Y 4、課后拓展 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班級數學成績統計表格補充完整,然后制作類型合適的個性化圖表,最后進行合理的分析,并給出文字結論。 項目 3月 4月 5月 6月 “我” 平均分 74.3 83.1 80.5 82.7 最高分 91 100 100 100 結論:(提示:單憑“我”的分數高低判斷進退步,準不準?與平均分和最高分的如何比較?“我”的實際情況怎樣,可能的原因?……) 在該環節設計中,將圖表跟學生最怕的物理和數學等科目、或者實際生活問題聯系起來,一方面輔助他們對其他學科知識和實際生活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得在學生在熟練進行計算機操作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實踐能力。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