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甄別信息,塑造信息道德的教學設計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 姜麗華
摘要:本文主要是對信息技術必修中《信息安全》和《甄別信息》這內容如何教學進行研究,其中包括教材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及對本節課如何實施教學,及教學反思等。 關鍵字:甄別信息 信息道德
正文: 一、教材分析 “信息安全”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基礎》第二單元第二節網上獲取信息的策略中相對獨立的內容,教材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如何保障計算機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甄別信息的方法”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基礎》第二單元第三節的內容,也是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甄別信息的重要性及可依據標準,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因此我把這兩部分融和,分成這樣兩節課:第一節課用學生能接觸到的信息社會中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現象, 引發學生思考,激勵學生共鳴,讓學生充分認識甄別信息的必要性,從而主動的思考與探索甄別信息的標準,建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并通過“網絡日志”的形式寫一篇《我與信息社會》的日志。第二節課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與交流病毒與黑客的防治方法,自主的探索甄別信息價值的標準,本節教學設計主要針對第一節課。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學完獲取信息的方法,親身體驗了神奇的因特網,對網絡非常感興趣,但對于網絡乃至于現在生活中良莠不齊的現狀缺乏缺乏辨別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此時正是教育學生樹立甄別信息的意識,掌握甄別信息方法的大好時機,讓學生安全、適當的利用所獲得的信息。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在信息活動中會遇到如病毒、虛假詐騙、惡搞、黑客攻擊等各種情況及其危害; 2、認識在信息活動中甄別信息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3、通過討論建立在信息活動中應有的信息道德。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情境模擬,了解在獲取信息時可能面臨的多種信息情況,通過討論等方式明確在獲取信息時,首要甄別信息; 2、通過撰寫網絡日志,再次的反思與總結,思考中學生應有的信息道德。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信息活動中存在多種信息安全的隱患,樹立甄別信息的強烈意識; 2、面對信息社會中的各種現狀,能自覺自律自己的信息行為,建立良好的信息道德。
四、重點難點 建立主動甄別信息的意識 探討中學生應具有的信息道德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與學生討論相結合 七、教學環境 多媒體網絡教學 八、設計思想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就以進一步提高學生信息素為目的,因此個人認為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是教學過程應加貫穿始終的一個教學目標。我校是南京市城郊結合部的一所高中(三星級高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對玩計算機,特別是對上網很感興趣,熱衷于聊天、游戲等單純的娛樂活動,對于網絡有著一種深深的迷戀和莫大的熱情,有的甚至于有較嚴重的網癮,但對于網絡中的浩瀚信息只有盲從,沒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和主觀判斷力,對于自身在信息活動中缺乏一定的道德標準,究其根本,是缺乏主觀甄別信息的意識,缺乏相應的信息道德標準的教育。本論文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因此我把信息安全和甄別信息這兩部分融和,分成這樣兩節課:第一節課注重學生意識層面的教育,用學生能接觸到的信息社會中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現象,引發學生思考,激勵學生共鳴,讓在學生充分認識信息社會現狀的基礎上主觀的認識到甄別信息的必要性,從而主動建立甄別信息的意識,并且通過討論、查看典型案例等方式主動的探討中學生到底應該具有怎樣的信息道德,并通過“網絡日志”的形式寫一篇《我看中學生信息道德》的日志。第二節課在解決了學生意識層面的問題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技能主動,自主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與交流病毒與黑客的防治方法,自主探討甄別信息的標準,本節教學設計是第一節課。 九、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手段 設計意圖 時間安排 引入新課 情境設置:阿木(網名:深情小刀)有一天經常跟朋友在QQ上聊天,有一天,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QQ上給他發了這么一條信息:請學生討論決定:是否點擊相應的鏈接? 面對QQ聊天對話框,思考是否應該點擊相應的鏈接 幻燈片講解,學生跟著老師思考并討論 通過學生身邊經常發生事情,引起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2分鐘 目標教學:感受輕信QQ好友信息,導致感染病毒 1、在部分學生的提議下,點擊相應的鏈接,出現如下窗口: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