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談人才市場問題
中國可謂是一個人才大國,然而人才市場體系卻并不完善,這樣嚴重影響并束縛了人才供求的均衡配置。一個成熟的人才市場體系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作為標志:一是市場主體具有獨立自主的擇業權和用人權,通過競爭實現雙向選擇。二是人才市場發揮主渠道作用,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三是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保證人才市場的穩定運行。而我國目前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我國的人才市場也存在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試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談一下我國的人才市場問題。 一、 分析問題 競爭不平等。 每年的畢業生分配前,各省、市人才市場,發達地區人才市場相對爭,在不同的待遇條件下,導致了大多緊缺人才、高層次人才流向了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同時,貧困地區“勒緊褲帶”培養出來的有用之才卻都外流了出去! 分配層次不均。 省市人才市場交易的非“熱門”專業、普通專業、低層次的人才一般被通過人事部的指令性計劃下達到各鄉鎮。這些冷門專業的學生一般被迫返回原籍,所學專業層次低、不對口,派不上大用場,卻人人要吃飯,加重了貧困地區的財政負擔和企業負擔。 接受人才條件不等。 一些用人單位為了廣覓人才,不要檔案、不要行政關系、不要組織關系就可收人“入戶”,這就難免為一些在原單位犯過錯誤的人、項目研制者、單位攜秘者提供渾水摸魚的可能。 擇業天平傾斜。 畢業生進“市場”雙選就業,搞活了用人單位的用人渠道,但各地區從本單位利益出發,限制人才外流,有的對在職人員的流動制定了嚴格的控制措施。這種現象一般多發生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因而使這些地區人才分布越來越不合理。越是缺乏人才的企業越招不到人才,越是人滿為患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越要開口進人。 現行體制和干部人事制度落后。 目前我國的企業仍然是以公有制為主導,企業干部的命運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企業干部為了維護自身的既得地位,往往會閉著眼睛把一些庸才接收下來,而一些真才實學人員卻被拒之于門外。 信息不對稱。 全國人才市場的條塊分割嚴重,全國性的信息交流網絡沒有形成,客觀上存在著地區保護主義。 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雖然鼓勵人才流動.但還沒有一套完整的促進人才流動、保障人才流動的法律法規。隨著專業人才的流動把高新技術帶走,給原企業帶來損失的問題,在法律上也沒有明確規定,從而給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造成巨大的危機感,影響了企業的用人制度。 人才身份、戶口性質存在障礙。 現存的城鄉差別、工資等級,使社會上一些有真才實學的閑散科技人員,由于沒有正規文憑,不是城市戶口,致使國有企業等單位難以解決他們的戶口問題而無法任用。 管理體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人才市場主流只是一種簡單、原始的交流,沒有形成配套的管理。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1/3/3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1/3/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