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共中央提出的偉大戰略部署,值得教育戰線的工作者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要構建和諧校園,怎樣構建和諧校園,研究和回答這些問題對于我們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認識,進而構建和諧校園,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字:和諧社會 和諧校園 教育環境 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我們黨要為之奮斗的一個重要目標提出來,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并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黨廣泛借鑒國際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科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所做出的戰略決策,是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 學校是社會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文化和技術的重要集散地,作為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努力構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誠信友愛、充滿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工安居樂業、學生健康成長的和諧校園,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何謂和諧校園 和諧校園并非是 “你好我好”式的一團和氣,也不是個性被壓抑、矛盾被掩蓋、問題被擱置的“穩定局面”。和諧校園的“和諧”源于協調和默契,表現為水乳交融的自然狀態,營造的是融洽的人際關系,協調的是各方面利益。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實 質就是倡導不同事物之間的和諧。“和”與“不同”都是事物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條件。學者樂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協調‘不同’,達到新的和諧統一,使各個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發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這種追求新的和諧發展的精神,為多元文化共處提供了不盡的思想源泉。”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豐富和發展我國傳統的“和合文化”。因此和諧校園應該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是學校教育各子系統及各要素間的協調運轉,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諧發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 為什么要構建和諧校園 首先,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應該看到,和諧校園是建立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基礎之上,需要發達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支撐。因此,需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和諧校園,為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在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等方面承擔起高等教育應有的歷史重任。 其次,構建和諧校園,是增強校園創造活力的現實需要。創造活力是學校生命力和學校生存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是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和保護好廣大教師的首創精神,承認、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校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和切實保證。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學校事業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斷增強校園創造活力。 最后,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一個重要方面是校園井井有條,學校的管理秩序、教學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現出一種持續的、連貫的、平穩的運行態勢,在校園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夠從中獲得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與保障,實現校園結構穩定、關系融洽,廣大師生員工能夠心氣平和地干事業、求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