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探究性主題活動的各個階段運用形式適宜的“科學游戲” 隨著探究性主題活動的逐漸展開,每個階段應該設置不同形式的科學游戲,使幼兒的探究更有成效。根據實踐,我們將由探究性主題活動各個階段的科學游戲形式作了以下的分類: (一)開啟時的導入式游戲 “嬰兒生來就有一種好奇的內驅力,一種不學而能的探究力。”好奇心是一個起點,一種力量,它會推動一個人尋求他所看到的現象的解釋,探究的行為也就自然產生。探究的內容來源于環境。所謂“環境會說話”,就是指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會沖擊幼兒的視覺、味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從幼兒好奇地發出第一個“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開始,充滿新奇和快樂的探究就已在他們心中拉開了帷幕。所以,在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始就階段,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種開放的探究環境,運用“導入式科學游戲”,用以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自然地進入科學探究活動。 例如:小農場里住進了小兔子,孩子們激動極了!他們邊看邊與同伴交流著。 “它是用兩只前面的爪子拿東西吃的。” “小尾巴在哪里呢?都找不到啦!” “小兔子最喜歡吃青菜了!” “不對,小兔子最喜歡吃的是蘿卜,胡蘿卜!” 一幼兒邊說邊從草地上選拔了一根長長的草,剛塞進籠里,馬上被小兔子三下五下吃掉了。這下,孩子們可來勁,把興趣點轉移到尋草、拔草、喂草中,反反復復、樂此不疲,表示出很強的探究興趣。 導入式的科學活動,應以孩子自由、寬松地觀察、表達以及交流為主。幼兒突然熱衷的行為,往往是符合該年齡幼兒發展水平的新的需要的,它們可能表現為新的興趣傾向、新的行為出現、反復提問、追究特定現象、同伴爭議等。活動中,教師不必直接介入,僅僅是作為一個有目的的觀察者,收集幼兒關注兔子的情況或提出的問題。孩子們反復的尋草、拔草、喂草,以及津津有味地觀察兔子吃草,這些信息幫助老師了解到他們的經驗和需求——對兔子的食性興趣強烈。那么,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老師可以考慮以食性為切口來展開主題,并為孩子提供支撐其探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究“階梯”。 (二)進展時的發現式游戲 對一個新鮮的事物,幼兒會受好奇心的驅使,對與它相關的種種現象都感興趣,愛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導入式科學游戲”中,教師根據收集的幼兒關注的諸多事物或提出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判斷出哪些內容和事實與科學概念有關,且具有深入探究的價值。將問題、內容進行分類,提煉深入探究的內容和方向。或者從幼兒的興趣中尋找閃光點,以小見大,挖掘背后隱含的科學概念,從小處挖掘構成有意義的指向科學概念的科學游戲——“發現式科學游戲”。 例如:通過幾次在鏡子迷宮的活動,幼兒積累了一些對鏡子的感性經驗,于是我們設計了“尋找生活中鏡子的替代物”的活動,幫助幼兒梳理成理性的經驗——鏡子的表面光滑,能成像的特性。“熊妹妹的鏡子摔破了,誰能幫它找找,有什么東西能替代鏡子?”幼兒在觀察中發現了許多鏡子的替代物:光滑的塑料筐、不銹鋼的勺子和杯子、水、門上的玻璃、鋼琴的面板、桌面、光盤·····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發現的替代物進行了歸類,通過對記錄的觀察,孩子們馬上發現了替代物的共同點:表面很光滑,能成像。 理性經驗的建構對于孩子經驗的整合、新的建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提供相應的材料、環境,讓幼兒在尋找“鏡子替代物”的實際操作中,通過自身的探究去發現科學現象或科學原理的游戲。教師輔助運用記錄、分類、尋找共同點,幫助幼兒進行提升了經驗,形成相對理性的概念。 (三)尾聲中的綜合運用式游戲 在探究中一路走來,幼兒逐漸走向成功的彼岸。主題進入尾聲,幼兒總是盡情地將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大膽地表達出來。孩子滿足于這樣的情感再現和表達的過程。在探究性主題活動即將結束時,在孩子掌握了一些原理、獲得了一些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設計一些“綜合運用式的科學游戲”,有目的地為幼兒創設情景,讓幼兒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或原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探究性主題活動《魔鏡》后期,我們設計了《小小兔想戰勝大灰狼》的活動。 “森林里來了一只大灰狼,我們想辦法用鏡子迷宮里的鏡子戰勝大灰狼!”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激發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一走進鏡子迷宮, “小兔子們”發現了許多好方法: “凹面鏡能嚇走大灰狼,照這樣的鏡子,鏡子里的我變得很高很大,大灰狼看了肯定很害怕。” “站在兩面鏡子中間,就會變出很多很多個自己。大灰狼一看,怎么這么多小兔子,肯定會很害怕。” “用許多塊小鏡子拼在一起照,就會把自己變得跟鬼一樣,身體都沒了,大灰狼肯定會被嚇跑。” ······ 鏡子迷宮里,不斷傳來幼兒的新發現。孩子已能將鏡子成像特點的經驗,遷移運用到“嚇走”大灰狼的任務中。 通過有目的地為幼兒創設情景,讓幼兒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或原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對幼兒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好的經驗整合方式。
五、總結與思考 活動中,我們時常感動于孩子們玩科學的熱情;感動于孩子們游戲中專心致志的神情;感動于孩子們契而不舍、反復調整的激情······孩子們游戲得有滋有味,教師也覺得有無窮的回味。 同時我們還期望在教學活動中總結出來如何讓“探究性的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的策略;在很難用一個量化的標準、甚至是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來終結性地評判幼兒探究能力時,尋找能夠細致觀察、動態評價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后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兒童像科學家一樣》 龐麗娟 《蚯蚓,影子和漩渦——幼兒班里的科學活動》 Karen Worth Sharon Grollman 《探究性科學教育模式初探》 何振麗 《探究性教育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 崔玉芹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思考與實踐》 劉云艷 《幼兒園探究型主題活動案例》 王厥軒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2/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