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色彩游戲的注意要點 1.記錄及時,重在解讀 在色彩游戲的運用過程中,記錄是教師最為常用的觀察手段,觀察中,教師不能只是記錄者,而是需要不斷地聆聽幼兒心聲,及時從中解讀出每個行為背后的點滴進步與不足。記錄時一般有文本記錄與影像記錄,其中文本記錄主要分為作品分析的記錄、行為轉變的記錄及策略追蹤個案。影像記錄是為了存儲大量能反映客觀事實的資料,以便于在影像回放中更客觀地判斷問題、梳理問題。在研究期間,教師對班里每個“橙色偏好”幼兒都進行了詳細的個案追蹤,積累了大量的文本資料,在資料中能清晰地呈現幼兒轉變的過程,并依據資料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與調整,使研究更具層次性與科學性。 2.游戲調適,重在互動 有效的師幼互動是解讀幼兒的推進器,在色彩游戲中,僅僅依靠色彩所賦予的情感特征是顯然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充分運用語言交流、心靈溝通、物質環境創設等多樣化的互動策略協助進行調適。有時,教師是細心地時刻關注幼兒的點滴變化,給予及時的鼓勵與支持;當幼兒在遇到挫折與失敗時,要給予適時適當的行為引導與幫助;有時,教師是以伙伴身份與幼兒一起感受色彩游戲帶來的愉悅,通過自己的情緒情感感染幼兒在色彩游戲中對顏色的偏好;有時,教師是借助各種物質環境與幼兒互動,讓幼兒在教師預設的環境中,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行為。 3.策略自主,重在靈活 本文中闡述的四種不同類型的幼兒及其相對應的策略并不是絕對、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及幼兒在調適后的不同表現,自主地選擇各種策略靈活運用,尤其是當幼兒在色彩游戲中逐漸呈現改善趨勢時,更要仔細分析此時的性格特點及相應的調適策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多種策略和方法并用,以提高調適的有效性、縮短調適的周期。但是,在靈活運用策略的同時,必須注意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繪畫心理及色彩表現特點,這樣才能更科學有效地調適幼兒。 4.追蹤幼兒,重在堅持 因為對于幼兒情緒調適方面的研究需要長時間的追蹤與積累,因此筆者在研究的過程中,深深地感悟到“有心”與“堅持”的重要性。首先,教師要堅持做個有心人,善于發現幼兒的色彩偏好,了解他們的繪畫心理,經常主動翻閱相關理論資料,為研究打下扎實基礎。其次,教師要堅持用耐心去引導孩子,用教師的耐心去舒緩“橙色偏好”幼兒急躁的心情。第三,對幼兒性格的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所以教師要堅持每周進行一個色彩互動游戲、一個繪本色彩故事,在游戲與故事中堅持運用相應策略進行積極的影響和調適。 5.引領家長,重在雙贏 本研究同樣需要家庭的協調與配合,所以在利用色彩游戲之余,教師要創新一些引領家長的活動,讓家長體會到色彩游戲賦予幼兒的意義,在家庭和幼兒園雙管齊下,才能加快調適的節奏。如每月一次的家長助教色彩沙龍、兩月一次的繪畫心理解讀家長講座、每學期兩次的親子繪畫欣賞等,力求填補家長這方面的缺失,增加雙方合作的動力,共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鋪路。在一系列的引領與溝通之后,家長具備了一定的色彩教育理念,有家長主動地購買與閱讀有關色彩與性格的書籍,有家長在家裝時使用柔和的色彩……幼兒的性情在原先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改善。 相關問題與思考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筆者嘗試運用色彩教育這一新型的手段,巧妙調適孩子的色彩偏好,讓這些偏好橙色的幼兒也能嘗試去接受并喜歡其他顏色,使他們的性格可以在原本的特色之上更具兼容性。除了色彩教育的手段以外,還包含了其他形式的教育與影響,如語言教育、音樂教育、綜合手段運用的教育等。 “色彩教育”在我國還沒有引起廣泛的重視,本文只是單一地針對色彩偏好橙色的幼兒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并運用“色彩游戲”這一策略加以調適。在幼兒園還有其他一些不同色彩偏好的幼兒,如偏好藍色的、偏好黑色的等等,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適用的策略也不同,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更多地去關注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兒童色彩教育》 韓國色彩研究所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01第一版 [2]《色彩豐富幼兒性格》 張萍萍著 05年4月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2/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