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從建設電子政府角度
【內容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進程中,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時期,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已成為政府改革和制度創新的一個新取向,而電子政府則是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和推動力。文章將服務型政府和電子政府有機結合來闡述一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政府治理模式
[關鍵詞] 公共服務型政府 電子政府 創新
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進程中,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時期,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已成為政府改革和制度創新的一個新取向。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公務員隊伍建設、依法行政,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形成與發展市場經濟相適應、人民群眾滿意的公共服務型政府。 一、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由來 “公共服務型政府”理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西方國家提出的。這一理念主張管理就是服務。“社會公共需要是政府存在的原因,決定著政府活動的范圍。政府的目的和功能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1)政府應該盡可能地為社會提供滿意的公共物品。在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及其批判所提供的理論資源基礎上,我們可以給“公共服務型政府”下一個定義。所謂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以“管理就是服務”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或者社會不愿意提供、或者沒有能力提供的公共產品為主要職能的政府。公共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有限的政府。有限的政府體現在政府能力和政府權力兩個方面:從政府能力方面看,隨著萬能政府的失敗,人們認識到,正如存在市場失靈一樣,實際上也存在政府失靈;從政府權力方面,有限政府強調個人的自由權利應得到國家的保護,強調法制對政府權利的限制。政府要還權于社會,還權于市場,政府主要是做市場和個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維護性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性的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主要體現。
(2)公共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高效的政府。在當代,政府行政的有效性,已成為評價政府行政效能和能力的重要指標。政府競爭意識淡薄,行政成本高昂,行政效能低下,一直是我國政府行政中存在的頑疾之一。“服務型政府”就應當反映追求效能這一世界性的行政潮流,不僅追求行政效率,還要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質量,以實現公共管理的效能最大化。為此,必須借鑒企業的某些有效的做法,建立科學的目標管理、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嚴格成本核算,并不斷依據社會需要轉變自身職能、優化組織結構、明確政府權限,推進政府運行機制創新。 (3)公共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法治政府。法治的首要作用是約束政府,防止政府對經濟活動的任意干預,使得政府的行為具有確定性和可預見性,促使政府行政管理穩定而高效,通過公開制度、聽政制度、申訴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與繁榮發展。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權威的政府。我國的市場經濟尚處在不斷成熟過程中,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利益沖突更加突出,政府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對我國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權威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求建立一個權威政府、強力政府,推動和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然而,當前,我國不少地方政府執行力弱化,政令不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陰奉陽違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政府的公共服務效能,使服務不到位。因此若不建立一個權威的、強力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就難以真正建立。 (4)公共服務型政府應當是責任政府。權力和責任應是對等的,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行使者,必須對社會公眾負責。傳統的公共行政需要明確區分下達命令及執行命令者,后者執行命令時不對其結果負任何責任。這就導致在官僚制模式運作中,結果的取得是不重要的,行政人員也可以聲稱沒有下達命令或命令不清楚,從而逃避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又缺乏一套完善的責任制約機制,就會導致政府管理過程中責任的喪失、效率低下、回應性差以及各種尋租、腐敗現象的出現,最終導致公共利益的受損。因此,公共服務型政府應該有較為完善的責任機制,把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個人,提高政府的運作效率與質量。公共服務型政府應當是民主參與的政府。在丹麥近年來所進行的公共管理改革過程中,公共服務使用者可以通過選舉委員會廣泛地參與到行政過程中去,通過對行政決策施加影響、對行政過程進行監督,與公共部門展開合作,提高了公共部門的行政效率,滿足了公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這一實踐表明,公共服務型政府應該為公眾參與提供渠道。離開公眾的參與,行政人員或專家往往無法獲得制定政策所需的全部信息,甚至得不到正確的信息。排除公眾對重要決策的參與,容易造成政策失誤。 二、電子政府的概念及建設電子政府的戰略對策 從以上闡述可以看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實現模式可以是多維、多元的,然而電子政府(e-government)則構成了建設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一條有效途徑。這就為在建設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視角中,探討電子政府的概念和戰略對策等問題提供了必要性。所謂電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網絡化條件下,在對傳統政府 的行政職能、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進行重組的基礎上,主要以計算機網絡為技術平臺,實現政府的公共管理與服務,從而形成一種更為有效的政府運作形態。建設電子政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困難和挑戰,因而需要審時度勢,充分利用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這個最重大的機遇,對電子政府加以全面籌劃,對各種資源、各種價值進行系統整合,從整體上推進電子政府發展。從非技術的角度看,現階段建設電子政府的戰略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增加電子政府建設的制度供給。在電子政府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傾向,如政府上網變異為流于形式的“形象工程”,“電子政務”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傳統政務的電子化——將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職能及相應的辦公程序復制和固化到計算機網絡上。問題的癥結在于制度短缺,主要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政府行政體制尚未建立健全,電子政府相關法律法規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等。實質上,建設電子政府是一種深刻的制度變遷,實現這一制度變遷的關鍵是增加制度供給,推動制度創新,擺脫相對落后的制度安排。可以說,建設電子政府,制度高于技術。在這里,一方面需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重新設計和確定政府的職能定位、組織結構和行政流程,將政府配置資源的重點轉向為民眾提供充足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為電子政府建設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適時構建電子政府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消除法律法規上的盲區和誤區,并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以便為電子政府信息服務和辦事服務等確立完備的“游戲規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