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觀察學習,有所悟有所感 學生觀察比較,討論交流,總結匯報
學生示范演示兩種不同的放映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作品法修飾作品
學生修改完善作品
學習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及時反饋可以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及時作出調整修正
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運用多種方法修飾幻燈片,學會使用信息技術表達自己的想法、個性,展現不同風采 四、作品展示 評價交流 師:老師發現許多同學的作品都完成的非常好,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作品展示給大家欣賞?說一說你的得意之處? 老師覺得這位同學不但作品修飾的好,而且說的也好,操作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都非常出色,大家掌聲鼓勵好不好?(頒發藝術獎) 還有哪位同學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師:這位同學的表現較以前有很大進步,展示自我的勇氣讓老師刮目相看,建議同學們以掌聲表示敬意! 還有許多同學的作品完成的都非常好,下面請大家下位互相交流看一看。 出示評價標準:我們的作品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評價:文字(或藝術字)大小適中、顏色醒目突出,剪貼畫運用得當,位置合適等讓學生試著點評。
學生試著自評
學生相互交流,欣賞作品 從技術和內容兩個層面評價作品,體現“信息”與“技術”的平衡。
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組與組之間積極交流,學會與人分享作品,培養學生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品質。
五、保存作品退出界面 師:幻燈片做好了以后,我們要及時保存。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試著將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嗎?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保存作品后,請大家退出PowerPoint界面。 學生自主操作 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遷移知識的能力 六、總結本課 興趣延伸 這節課,我們運用已有的一些知識經驗初步認識了PowerPoint,我們知道office家族里的軟件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會學得更輕松,也必定能制作出更加優秀的幻燈片作品。 學生傾聽、感悟 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空間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將學習的目標從現有向更高延伸。 板書設計: 第21課 走進PowerPoint 評價標準: 文字(藝術字) 剪貼畫 自選圖形 大小適中 大小適中 選用得當 顏色醒目 位置合適 顏色美觀
八、教學反思: 目前,小學普遍開設了一周一節的信息技術課,由于教師對新課標理解的深淺差異,信息技術課堂上出現了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現象。通過細心分析不難發現,教學目標設置模糊、情境創設流于形式、教學過程粗燥、隨意性大、教學評價空洞單一等是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在教學規定的時間內,合理運用教材,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實現教學的有效、高效呢?結合本課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精心備課,提高備課質量 1、深備教材 要備好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對話。教師應認真學習《省綱要》精神,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并將教學目標分解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行為與創新等四個方面。這四個維度是一個整體,備課時要考慮它們的整合,實踐時方能做到四位一體。 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教材內容只是作為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載體,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重組和調整,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為充分的材料。 在本課中,我結合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1)添加了“WORD界面與PowerPoint界面做類比”的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知識遷移學習新知,同時減輕學生學習新知的畏難情緒;(2)增加了“認識文本框的三種狀態”的學習內容,雖然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沒有提及,可是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我認為掌握好文本框的三種狀態對于文字的修飾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環節的處理很必要;(3)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淡化了教材中出現的概念,注重操作練習。 2、透備學生 備課的目標是要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開展學習活動。因此教師要了解熟悉學生的情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把學生的經驗、視野作為可用資源,整合進教學活動,設計出符合學生的實際和需要的教學活動。 任何時候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的任務難度應具有層次性,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任務,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層次的任務設計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遷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3、精備素材 信息技術是一門工具學科,挖掘體現信息技術的技術價值,讓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感受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與學習的巨大影響,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認識這門學科,產生并保持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也為日后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可以通過選取恰當的素材來更好的映襯技術、體現技術和升華技術。 上課前,我收集整理了各類素材,選用學生熟知的內容,精心制作PPT作品“說說我自己”作為展示范例。這份作品以“小問號”的自我推薦為主題,包含了文字、圖片、音樂、 視頻等多種元素,體現了PowerPoint交互性強、媒體支持豐富的特點,“自我介紹、電子報刊、教學課件”等電子演示文稿畫面美觀,視覺效果強烈。通過范例的展示,學生認識到PowerPoint的強大功能,體驗到其帶來的新奇刺激,對學習新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強烈的探究欲望,為實現有效教學做好了良好的鋪墊。 二、情境合理,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及動手操作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既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又為學生指明了學習方向,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雛鷹爭章”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營造“爭奪獎章,自我推薦”這個真實的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圍繞著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學習和理解,逐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真實的任務可以使學生真正了解什么時候需要信息技術、為什么要用信息技術、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關注細節,提高教學有效性 1、關注學習遷移的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比格指出:“學習的效率大半要根據學生所學材料遷移的數量和質量而定”,這充分說明了學習的遷移是影響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于學生來講,信息技術的學習成效不僅僅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或技能,還在于能夠在新的情境中應用已有經驗去解決新問題、獲取新知識,從而適應信息化社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建立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自主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關注任務設計的層次性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任何時候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的任務的難度應具有層次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任務的難度設定為基本、提高和拓展三個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不同的任務。此外,為了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我還公布了“求助書本、同伴、老師”三種求助辦法,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和更好的發展。 四、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覺得評價無從下手,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有的老師評價簡單重復,學生不愿參與評價的情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是要求教師對學生可能生成的成果有所預設,做到有備無患;另一個方面要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本課評價標準的列舉,讓學生的評價有的放矢,有所側重,這樣的評價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使學習成為學生經歷的一種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省綱要》也指出:“信息技術課程強調實踐性,既關注學生學習的最終成果,也關注學習的過程,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因此信息技術的課堂評價,既要評價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要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與科學探究的方法與能力、學生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并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評價。 信息技術課堂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提升課堂有效教學應是每個信息技術老師孜孜以求的目標。面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唯有不斷學習,不斷鉆研,才能使教學更有成效,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生活、走向學習化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2/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