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等教育中財務會計學的教學模式
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略之一,也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目的所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就是要以社會需求為起點,以職業教育為手段,以使學生能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為要求,以使學生充分就業為目的的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會計教育是以培養“勝任會計職業工作崗位要求人才”為目標的會計教育,勝任會計職業工作崗位要求是探討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邏輯起點。 會計職業是會計人員所從事的職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注冊會計師、 企業會計和行政事業會計。 會計工作崗位是指一個單位會計機構內部根據業務分工為實現會計的核算、監督和管理職能而設置的崗位。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具體可操作的實驗活動方式。教學模式的縱橫兩種教學結構中,縱向教學結構是指教學過程中各階段、環節、步驟及其相互聯系,表現為一定的程序;橫向教學結構則是指構成現實教學活動的各要素,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因素的相關聯系,表現為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諸要素在一定時空結構內或某一教學環節中的組合。 一、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特點 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的本專科會計教學模式上 發展 而來的,相應地具有傳統的本專科會計教學模式的一些特點,主要有: (一)“學術教學” 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套用了傳統的本專科會計的教學思想,基本上仍是“學術教學”,有的只是簡單地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專門人才”改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開一些實踐課,所做的仍是“學術教學”。 (二)演繹理論 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沿用了傳統的本專科會計教學演繹理論的思維方式,讓本無實踐經驗的學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論。 (三)課程體系 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仍然沿用傳統的本專科會計教學模式,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會計專業課程為核心,不以職業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為核心。會計教學各課程之間各自為政,授課內容上多有重復,教師之間缺乏交流,結果是:學生不能學以致用,教師教學資源浪費嚴重,團隊實力無從體現。 (四)灌輸式課堂教學 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因為套用了傳統的本專科會計教學模式,所以會計課堂教學仍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在“學術教學”、“演繹理論”和“課程”的共同作用下,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灌輸模式,費時費力,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 (五)以師為本。以書為據 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本專科會計教學模式一樣,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教師按部就班地講授課本知識,學生得到的大多是書本層面的知識。 (六)止于模仿 在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下,學生模仿例題學會了編制分錄、編制報表,但并沒有真正會運用,“熟練”不夠,當然難以“生巧”,一到工作崗位上,仍是一臉茫然。 (七)應試教學 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模式以會計專業課程為核心,每門課程都要 考試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考考考,學生的比較”,師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要適應應試教學的考核方式。 總之,由于套用有余、揚棄不足,結果使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成為本科會計教學的“壓縮餅干”,或普通專科會計教學的“克隆”,或者是中專會計教學的“發面饅頭”。 二、社會經濟發展對現代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國的人口實際狀況,根據科教興國戰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提高國民素質,保證社會勞動力充分就業,已不是單純的社會經濟問題,而是一個 政治 問題。就廣西而言,推進 工業 化進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時代國際競爭的加劇,對高職會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變革傳統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構建現代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三、現代高職會計教學模式的特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