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 [摘要]財務管理目標是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是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的必然選擇,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不同的現實條件約束,財務管理目標有相應不同的選擇。確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乃至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為探求出在目前條件下既切實可行又能發揮應有作用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本文首先探討了目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從可行性及符合我國國情等方面分析了幾種目標的現實性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現階段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現實選擇。通過與其它幾種觀點的比較來體現價值最大化的優點,并且用評價財務管理目標的客觀標準來證明其可行性。 然后進一步闡述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適應現階段我國國情,因其考慮到多方利益集團,從而能夠使企業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 標企業價值最大化 利益集團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簡單的講,就是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是評價企業理財行為是否合理的標準。確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對公司理財活動乃至整個生產經營活動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近年來,這方面的論述發表了不少,可謂眾說紛紜,以致實務工作者無所適從。筆者認為,采用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最為合理的目標選擇。本文將就此展開論述。 一、幾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分析 目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企業利潤最大化、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等。 (一)利潤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企業的財富增加得越多。以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有其科學的成分。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就必須講求經濟核算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選擇利潤最大化目標存在的弊端: 利潤最大化不是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函數 利潤并不意味著越多越好。否則,推遲設備維護,消耗存貨按較低價格計量,甚至不計折舊,不攤銷有關費用,都可以提高當期利潤,但這些行為都是不合理的財務行為。另外,利潤總額在兩個企業的比較有時是毫無意義的。例如,A企業的利潤100萬,B企業的利潤200萬,很難根據這一數據做出B企業優于A企業的判斷。利潤額有時確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在存在不對稱信息時,這一情形可能更為嚴重。從一定程度上講,利潤最大化是一個主觀性極強的指標。 利潤額的確定受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較大 換言之,利潤額是一個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的會計指標。例如,在通貨膨脹時期,在存貨計價方面選擇先進先出法比選擇后進先出法可以使當期利潤更高,甚至差異很大。再比如,在固定資產折舊方面,選擇加速折舊法比選擇直線折舊法可以使利潤較低。這樣,利潤額的變化可能并非經營狀況出現了變化,而僅僅是緣于會計政策的變化。 3、利潤及其最大化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因素 一方面,利潤最大化通常是指多期或最近幾期的利潤總額最大化,很難將其擴展至企業經營的較長時期。因而,利潤及其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具體言之,利潤最大化只適宜用作單期目標,不適宜作為多期或長期目標。 4、利潤額概念不能包含風險因素 較高的利潤額與較低的利潤額并不具備可比性,因為過高的風險會抵消掉利潤的絕對值優勢。因此,假設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理財人員會選擇那些利潤額較高但同時風險也很大的投資項目,使企業處在一個高風險的經營狀態之中。一旦出現不利情形,企業便會陷入窘境,甚至破產。 5、利潤最大化只適宜用作單期目標,不適宜用作多期或長期目標 以利潤最大化為理財目標,勢必形成大量的短期行為。換言之,這一目標很難實現當期績效與未來發展之間的良好溝通,當期利潤極大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維持一個持續發展的態勢。必須明確的是,一切短期行為的本質都是以未來企業綜合實力的下降或喪失為代價來換取當前的利益。無論是有心為之還是無心為之,它都將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給企業投資者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杜絕短期行為是企業管理過程中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 (二)經濟效益最大化 把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確定為經濟效益最大化,是有客觀依據的。但是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可以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的總思路,卻不能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本身。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一種定性的要求,無疑是合理的,然而卻缺少可操作性。經濟效益本身不是具體的可操作指標,它不能進行計量,需要借助一定的經濟指標來加以表現,與此相聯系,對它也難以進行控制,難以追溯到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作為微觀價值管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應該能用量化指標來表現,否則是不可能落在實處的。 (三)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是擴大財富。他們是企業的所有者,其投資的價值在于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股權換取現金。在股份經濟條件下,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來決定,因此股東財富最大化也最終體現為股票價格。他們認為,股價的高低代表了投資大眾對公司價值的客觀評價。它以每股的價格表示,反映了資本和獲利之間的關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響,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時間;它受企業風險大小的影響,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風險。 股東財富最大化存在的弊端: 股東財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國國情。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目標容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的明顯缺陷是: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財目標是不合理的。財務管理環境對其目標模式有重大影響。中國的證券市場遠遠不像美國的證券市場那樣發達,根據有關理論,只有在證券市場達到半強式有效的狀況下,才能采用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 (四)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與企業多個利益集團有關,可以說,財務管理目標是這些利益集團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協的結果。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環境下,某一利益集團可能會起主導作用。但從長期發展來看,不能只強調某一集團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團的利益于不顧,不能將財務管理的目標集中于某一集團的利益。 (五)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當具有系統性、相關性、操作性和效率性,同時提出了滿足以上四個財務管理目標特征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與投入資本之比的最大化。 此種觀點存在的弊端: 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的科學性值得推敲。該財務目標采用具體指標來量化評價標準,雖在實踐中易于操作,但其指標科學性尚值得推敲。而且采用單純的數量指標,不能體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全面性,不能滿足理財目標的系統性、綜合性特點,企業相關利益人的利益很難體現出來。 (六)資本配置最優化 有的學者提出,新經濟的出現對企業財務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經濟體制、企業組織形式、理財觀念的變化對企業財務目標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指出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目標應定位為資本配置最優化。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家智力資本的介入,導致企業面臨資本總量的重新認定和結構的重新調整,資本結構比資本收益的地位更為重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和理財環境下,可調節財務目標的部分標準。在企業發展期,考慮到智力資本的風險性和投資回報期長的特點,以物質資本的籌集和資本收益作為衡量資本優化配置的主要指標;在企業成熟期,物質資源已非常雄厚,智力資本的比重就尤為重要。 此觀點的弊端: 資本配置最優化過于抽象。這個財務管理目標是在新經濟條件下提出的。筆者認為,資本配置最優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確,過于抽象,在企業具體經營中無法應用。 二、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一) 選擇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基本原則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選擇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適應所處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原則 任何企業理財目標都是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西方公司的理財目標就經歷了:“籌資數量最大化”,“利潤最大化”,“財富最大化”或“所有者權益最大化”等階段。我國企業在過去雖未明確提出過自己的理財目標,但我們仍可以概括出其經歷的幾個階段: 計劃經濟時期以國家下達的產值指標為主要特征的“產值最大化”目標; 改革開放時期以產值利潤指標為主要特征的“利潤最大化”目標; 確定市場經濟時期的以維護所有者權益為主要特征的“財富最大化”目標。 這說明,人們對理財目標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過程。并且,人們對企業理財目標的選擇和確定,必須適應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否則就不會被企業所承認和遵循。 我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國家,在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企業價值最大化兼顧了多種財務關系,又考慮到了對社會的責任,是適應當前我國形勢的。2、多元性原則 理財活動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子系統,就其本身而言,又是一個多元的籌劃系統及綜合目標群。在這個綜合的目標群中,有一個目標是主要的,起著支配作用,稱之為主導目標,其它一些處于輔助地位,稱作輔助目標。例如,在我國現階段,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除了追求自身財富增長這個主要目標外,還必須承擔穩定物價、保護環境、擴大就業、和發展技術等一系列社會責任,這些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就是理財的輔助目標。這些主要目標和輔助目標就構成了我國企業的現階段的理財目標。從這一點上看,那些單一追求“財富最大化”的觀點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相比是十分不足取的。 3、統一性原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