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用戶數量(萬戶) 總成本(萬元) 第一季度 120 8160 第二季度 160 9520 第三季度 190 10440 第四季度 250 12475 合計 — 40595 注:1、表中用戶數量為每個季度期間的平均到達用戶數; 2、表中總成本取自每季度期間發生的主營業務通信成本與期間費用之和。 ①高低點法 高低點法是根據一定時期內最高業務量時的混合費用與最低業務量時的混合費用之差除以最低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之差,進而推算混合費用中的固定費用部分和變動費用部分的方法。 以舉例數據進行高低點法的應用分析: 設y為混合費用,a為固定費用,b為單位變動費用,x為業務量,則y=a+bx 其中:b=(高點費用-低點費用)/(高點業務量-低點業務量) a=高點的混合費用總額-b×高點的業務量 從表中舉例數據可以看出:最高點業務量為250萬戶,混合費用12475萬元; 最低點業務量為120萬戶,混合費用8160萬元。 代入公式得: b=(12475-8160)/(250-120)=33.19(元) a=12475-33.19×250=4177.5(萬元) 所以,應用高低點法建立的成本模型為y=4177.5+33.19x ②直線回歸法 直線回歸法也叫最小二乘法。它是應用最小二乘法,對一系列歷史數據進行運算處理,計算出一元直線回歸方程y=a+bx中的未知數a和b,以確定混合費用中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方法。 以上面舉例為例,設y為混合費用,a為固定費用,b為單位變動費用,x為業務量,則y=a+bx 經計算處理的數據如下:
項目 X y xy X2 第一季度 120 8160 979200 14400 第二季度 160 9520 1523200 25600 第三季度 190 10440 1983600 36100 第四季度 250 12475 3118750 62500 ∑ 720 40595 7604750 138600 已知,y=a+bx n=4 其中:b=(n∑xy-∑x∑y)/[n∑x2-(∑x)2] a=(∑y-b∑x)/n 將表中數據代入公式得:b=(4×7604750-720×40595)/(4×138600-7202)=33.07(元) a=(40595-33.07×720)/4=4196.15(萬元) 由此建立該項業務的成本模型為: y=4196.15(萬元)+33.07x ⑵保本業務量分析 保本業務量是指當收入總額恰巧等于總成本,即利潤等于零時的業務量。設利潤為m,單位業務平均價格為p,營業稅率為I,單位變動成本為b,固定成本(費用)為a,則有: m=[p(1-I)-b]x-a 當令利潤m=0,則保本業務量(x0)的計算公式變成: x0=a/[p(1-I)-b] 舉例分析:假定已知移動電話業務平價單價(凈ARPU)為59元,營業稅率為3%,其他固定費用、單位變動費用如前面舉例數據,就可以計算出該分公司移動電話業務的單位邊際貢獻(單位貢獻毛益)、保本業務量。 將舉例數據代入公式,則單位邊際貢獻=扣稅后單價-單位變動費用= p(1-I)-b =59×(1-3%)-33.07=24.16(元) 毛益率=單位邊際貢獻/扣稅后單價= [p(1-I)-b]/ p(1-I) =24.16÷[59×(1-3%)]=0.427或42.7% 移動電話保本業務量x0=a/[p(1-I)-b]=4196.15/[59×(1-3%)-33.07] =173.7(萬戶)
由此可以通過如下分析圖描述和反映企業的盈利趨勢. 總金額 px=59(1-3%)x (萬元) 11000 盈虧平衡點 y=4196.15+33.07x 5000 2000 機會成本分析 機會成本,是指在某項決策分析時,因選取某項方案而放棄另一方案或導致其他方面受到負面影響所喪失的利益,所喪失的利益應當在決策分析過程中,將估計的機會損失納入被選取方案的成本。 機會成本不是實際成本,但對企業的利益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主要現象有: 開辦新業務對原有類似業務的替代影響,導致被替代業務出現消費萎縮而帶來已有利益的流失; 實施某項優惠資費政策或銷售策略,導致原有可比業務的比價失衡,抑制客戶對可比業務的消費而失去原有利益; 通信終端市場的活躍導致客戶追求通信終端的購置、更新等消費,影響到消費通信服務的機會和消費能力; 國內通信企業的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全性,導致公司業務發展和服務客戶的局限。如尚不能按市場經濟規律有機利用其他運營公司的本地電話資源。導致客戶失去對我公司業務的消費便利和消費機會,還可能增加我公司在智能網、電信卡等方面發生投資及運營成本。 上市公司利潤表特殊指標分析 上市公司由于股票在證券交易市場流通,他的盈利能力對公司股價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有如下常用特殊指標: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綜合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資本市場投資成本、投資動機、投資信心的重要判斷指標,它反映了每股獲得凈利潤的能力。用公式表示為: 每股收益=(稅后利潤-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是指公司凈資產與普通股股份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總額-優先股股本)/普通股股數 該項指標顯示了普通股每股所能擁有的企業帳面凈資產的價值。 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市場股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其倒數為投資報酬率。用公式表示為: 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 該項指標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成本、投資風險分析的重要指標。
第三講 現金流量表分析 (一)現金流量分析的意義 現金流量分析的意義在于: 反映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觀察企業現金的流入來源、流出去向,以及流量; 判斷企業的現金支付能力; 評價企業資本運營的效率及良性循環程度。 (二)現金流量質量分析 現金流量是以變現能力為標準確認的企業真實收益。所謂現金流量的質量,是指企業現金流量能夠按照預期目標進行循環的效果。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分析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的現金流入是它的主要構成。因此要重點進行下列分析: ⑴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對應的營業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營業收入的回款率或現金實現率; ⑵觀察與分析現金流出項目及數額是否異常。 ⑶比較分析當期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上年同期比是否與利潤增長速度接近或同步增長。 ⑷通過對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分析,評價企業資金良性循環能力。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分析 在企業沒有或很少對外投資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一般為凈流出。也應進行如下分析: ⑴分析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無效資產等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是否符合資本支出預算(計劃); ⑵分析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無效資產等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是否過度占用流動資金,其投資資金來源是否已經落實; ⑶分析對外投資支付的現金是否符合審批程序,有無投資風險; ⑷觀察投資收益、收回投資取得的現金是否已經按分配方案足額獲得利益; ⑸分析處置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收到的現金是否按交易價格足額收盡,并與其帳面價值比較,評估處置方案對企業利益的影響。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分析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反映企業吸收投資與分配、借款與償還債務等籌資活動所引起的現金流量。其分析重點如下: ⑴觀察企業在正常情況下籌資活動中的借入資金與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是否差異過度; ⑵分析企業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與出資約定的時間、數額相符; ⑶分析借入資金是否適度、適時,與現存貨幣資金比較分析是否存在資金冗余或浪費。 現金流量結構分析 現金流量結構分析包括: 現金流入內部結構分析; 現金流出內部結構分析 流入流出比分析。 現金流入內部結構分析 現金流入內部結構,是指經營、投資、籌資三項活動分別產生的現金流入量占現金流入總量的內部結構比率。通過對其分析,以便掌握和理解各項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對支撐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供應情況,比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否得到增強或形成結構上的絕對優勢(控股類公司除外)。其計算公式為: 某項活動現金流入比重=某項活動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入總量 2、現金流出內部結構分析 現金流出內部結構,是指經營、投資、籌資三項活動分別產生的現金流出量占現金流出總量的內部結構比率。通過對其分析,以便掌握各項活動引起的現金流出結構的比重以及比重變化對企業資金供需平衡產生的影響,觀察企業資金主要流出去向。其計算公式為: 某項活動現金流出比重=某項活動現金流出量/現金流出總量 3、流入流出比分析 流入流出比,是指企業的現金流入量與流出量之比。在具體分析時,可以按每項活動也可以按總量為對象進行分析。其計算公式為: 流入流出比=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五)現金支付能力分析 現金支付能力分析,主要是以分析企業當年實現的自由現金流和累計自由現金流指標為主。 自由現金流,是指企業一定期間內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入量減去用于資本性支出的現金流后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用于資本性支出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指標,可以用于考核、評價企業一個會計年度實現現金流情況;應用累計實現的自由現金流進行考核和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更具有分析、比較價值: 一是,從投資效益角度分析,判斷企業累計投入資本的回收程度和回收速度; 二是,從經營責任角度分析,判斷企業經營者的真實經營水平(優于利潤指標考核)。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4/4/4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