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公司會計報表的閱讀與分析(三)

    本論文在會計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公式中:稅前利潤是指扣除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總額;
             利息費用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和已計入固定資產價值中的資本化利息。
    利息保障倍數反映了企業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如果這個指標太低,說明企業難以保證用經營所得來按期足額支付債務利息,對債權人和投資者將加大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評估。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獲利倍數)至少要大于1。否則,企業將難于生存與發展,甚至破產。
    資產營運能力分析
    資產營運能力分析是對企業資金周轉情況進行分析。資金周轉的越快,說明資金利用效率越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越好。
    資產營運能力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營業周期和流動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又稱為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是指年度內應收賬款回收現金的平均次數,它表示應收賬款變現的速度。該指標也可以按周轉天數反映。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
    作為通信企業,往往以用戶欠費率作為分析、考核應收賬款回收情況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用戶欠費率=隔月用戶欠費平均余額/全年主營業務收入
    根據具體分析需求,這個指標可以按累計用戶欠費率進行分析,但須將公式中的分子項替換成期末隔月用戶欠費余額(不含報告期末月報告的應收賬款)進行計算;還可以按當年用戶欠費率進行分析,只需將公式中的分子項,用本年末用戶欠費余額比上年末增加的差額進行替換后計算。
    為了分析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公司還會對應收賬款壞賬率進行分析。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壞賬率=當年提取的應收賬款壞帳準備/全年主營業務收入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也叫存貨周轉天數,它是反映企業在一個年度內銷售及消耗轉出的存貨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的比率。存貨周轉率指標可以用于判斷企業存貨質量、變現速度,還可以衡量存貨的儲備是否經濟合理。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率(周轉次數)=銷售及消耗轉出的存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次數
    營業周期
    營業周期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到實現銷售及領用時止的循環周期。它的循環周期長短取決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和存貨周轉天數。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周期=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營業周期指標可以分析企業需要多長時間能將全部應收賬款和存貨變成現金。
    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又叫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是營業收入與全部流動資產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全部流動資產的營運效率,用時間表示流動資產周轉速度的指標叫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表示流動資產平均周轉一次所需的時間。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周轉次數)=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流動資產周轉次數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分析流動資金占用情況的綜合性指標。流動資產周轉率越快,會相對地節約流動資金占用,盤活了資金,擴大了企業資產投入能力。
    固定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企業實現的年營業收入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固定資產凈值
    從公式計算關系可以看出,固定資產周轉率越高,周轉天數越少,投資回收期越短,投資風險也就越小。
    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是企業年營業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企業通過實現營業收入收回總資產投資的速度。其計算公司為:
      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平均余額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總資產周轉次數越多,總資產周轉天數越少,則表明企業資產管理效率越高,投資回收期越短。
    其他分析
    上述僅就資產負債表信息和通行的分析方法進行簡要介紹,報表使用者和企業經營者,可以根據實際研究、分析需要,充分利用資產負債表和其他報表、資料反映的信息,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與分析。
     
     第二節  利潤表分析
    利潤表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析企業如何組織收入、控制成本費用支出實現盈利的能力,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同時還可以通過收支結構和業務結構分析,分析與評價各專業業績成長對公司總體效益的貢獻,以及不同分公司經營成果對公司總體盈利水平的貢獻。
    通過利潤表分析,可以評價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它反映的盈利水平對于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更為關注,它是資本市場的“晴雨表”。
    企業盈利結構分析
    分析構成利潤組合關系的各項收支因素的結構變動對利潤的影響。
    分析構成公司利潤總額的各專業、地區業務發展和盈利能力對公司經營成果的影響。
    收支結構分析
    從閱讀利潤表可以了解到,利潤是由收入為起點,依次扣除營業稅金、成本、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之和),再加上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收支凈額后計算得出。因此,構成利潤總額的各項要素都會對利潤總額產生影響,所以在分析時要進行不同內容的結構分析,以便分析對利潤影響較大的積極或消極因素及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
    關于通信企業收支結構分析,通常進行收支系數、成本項目結構比例、EBITDA率指標分析。
    ⑴收支系數
    其計算公式為:
           收支系數=主營業務收入/成本費用(成本+期間費用)
       這個公式表示,每支出一元成本費用可以獲得多少收入。只要當收支系數大于1時,假設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收支為零時,表示每支出1元成本費用可以獲得利潤。說明成本費用與收入的理想結構,應當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例越低,獲利能力越大。
     由于分析角度不同,還可以用“收支系數=成本費用(成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收入”公式進行分析,它從另一角度說明每實現一元收入需要支付多少成本費用。
    ⑵成本項目結構比例
    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項目結構比例=構成項目支出額/成本總額
    通過分析各成本項目(工資、職工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攤銷、業務費、租賃費、網間結算成本)所占比重,可以重點控制、調節和關注比重較大的成本項目的支出。通過與歷史比較和同行業進行成本項目結構比例的比較,可以找出差距,進行改善。
    ⑶EBITDA率
    其計算公式為:
        EBITDA率= EBITDA/營業收入
       公式中:EBITDA=營業利潤+折價及攤銷
               營業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EBITDA指標,相當于經營活動取得的凈現金流
    通過對該項指標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實現每百元營業收入取得了多少凈現金流。通過對這項指標的觀察,可以分析、判斷企業的獲利能力和資金循環能力。
    利潤結構分析
    公司的利潤結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⑴從構成利潤總額的要素分析
    利潤總額由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之和)、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構成。其構成關系式為: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
    作為企業,無論是通信企業還是其他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水平和比重代表著企業的創利能力,它是公司經營的核心目的。
    由于期間費用都是企業為了主營業務的營銷、管理、融資活動發生的,所以在具體分析時,可以將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利潤”和期間費用相抵后作為主營業務實際利潤進行結構分析更具有實際意義。由此我們可以應用“比重=構成項目/總體指標”分析主營業務實際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各構成項目分別占利潤總額的比重。
    ⑵從創造效益的業務分部、地區分部進行結構分析
    大家知道,公司的利潤總額是由不同業務、不同地區分別實現的,因此可以按不同專業、按各分公司為分部進行結構分析。其分析方法仍可以適用比重分析法的公式:比重=構成項目/總體指標
    即:各專業利潤比重=某專業利潤/利潤總額
        各地區利潤比重=某地區利潤/利潤總額
    通過分析各專業或各地區實現利潤對公司利潤總額構成的結構分析,可以比較不同專業或不同地區的重要地位。通過分析結構比例的變化,還可以觀察導致結構變化的因素和影響程度。
    ⑶構成項目的貢獻分析
    若某項被分析指標,假設它的構成項目在基期的結構比例是一定的情況下,因其各自結構比重不同和發展速度不同,各構成項目的增長變動對總體指標的增長貢獻也就不同。其應用公司如下:
         某項業務增長對總體指標的增長貢獻(百分點)=基期結構比重×某項業務增長率
    舉例1:××省分公司2002年的分專業利潤指標結構及各專業利潤增長對公司利潤總額增長的貢獻如圖表4所示

     

                                                                
     單位:萬元
    專業  上年同期  結構比重  本年實際  增長率  專業變動對總體
     指標增長的貢獻
    移動通信GSM   4896     66.16%             6854          40%        26.46
    移動通信CDMA  100      1.35%             200               100%        1.35
    長途電信  1280     17.30%      1856    45%        7.78
    數據通信  620      8.38%       961    55%        4.61
    互聯網      280      3.78%       476    70%        2.65
    本地電話 150      2.03%       195    30%        0.61
    無線尋呼   74      1.00%        37  - 50%      - 0.50
     合計       7400        100%     10579  42.96%        42.96
    顯然,表中各專業利潤增長變動對利潤總額都會產生影響,但結構比重和個別構成項目的增長率不同,對總體指標的影響程度(貢獻)是不同的。
    除分析利潤結構項目增長變動的貢獻外,應用這個公式還可以廣泛應用于其他方面的分析。比如在已知自己基期收入結構比重和本期收入增長率的情況下,可以分析本公司收入增長使全公司的收入增長了多少,做出多少貢獻?
    舉例2:已知本分公司上年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占全公司上年實現收入總額的比重為8%,又已知今年上半年本分公司的收入增長率為40%。
    應用上述公式,可以分析本分公司對全公司收入增長貢獻為:
    本分公司收入增長使全公司收入增長貢獻(百分點)=8%×40%=3.2%或3.2個百分點。
    3、多因素變動分析
    多因素變動分析,是指以某項指標為對象,從分析各相關因素變動對差異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連環替代法,也稱因素替代法。
    所謂連環替代法,是通過順次逐個替代影響因素,計算各相關因素變動對指標差異影響程度的一種因素分析方法。具體分析方法應用如下:
    假定某項財務指標P受a、b、c三個因素的影響,存在的計算關系為P=a×b×c,設基期指標
    P0=a0×b0×c0,報告期指標P1=a1×b1×c1,則P1- P0=指標差異。
     報告期與基期數的差異P1- P0即為分析對象。應用連環替代法順次逐個地計算即可得出a、b、c三個因素變動分別對指標P變動的影響。需要說明,當分析某一個因素時,需將其余因素暫時當做不變的因素。
     已知,基數指標:                 P0=a0×b0×c0        ①
     第一次替代:假設a因素變動,用a[1 ]1替代a[0 ]0,則b、c因素保持基數不變。
                                      P2= a1×b0×c0        ②
     ②-①= P2- P0,其差額表示為a因素變動的影響。
     第二次替代:假定b因素又變動,用b1替代b0后只有c因素保持基期不變。
                                      P3= a1×b1×c 0       ③
     ③-②= P3- P2的差額,則表示為b因素變動的影響。
     第三次替代:假定c因素又變動,用c1替代c0后已經成為報告期指標。即:
                                      P1=a1×b1×c1        ④
     ④-③= P1- P3的差額,則表示為c因素變動的影響。
     將a、b、c三個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相加,應當恰好等于報告期與基期數的差異。即:
     ( P2- P0)+( P3- P2)+ (P1- P3)= P1- P0
     下面舉例說明連環替代法的具體應用。
     假定某分公司上半年共實現卡類IP電話收入3300萬元,比上年同期2424萬元增加收入876萬元。根據資料顯示,本期實現通話時長20000萬分鐘,上年同期為14962.96萬分鐘;本期資費為每分鐘0.3元,上年同期為每分鐘0.27萬元;本期售卡折扣價為55%,上年同期的售卡折扣價為60%。
     根據舉例數據,分別逐個分析通話時長、資費、折扣價因素較上年同期變動對收入總額差異的影響程度。
     已知        P0=14962.96(通話時長)×0.27(資費)×60%(折扣價)=2424(萬元)
                   P1=20000(通話時長)×0.3(資費)×55%(折扣價)=3300(萬元)
                 P1- P0=3300-2424=876(萬元)
     第一次替代: P2=20000×0.27×60%=3240
     第二次替代: P3=20000×0.30×60%=3600
     第三次替代: P1=20000×0.30×55%=3300
     P2- P0=3240-2424=816(萬元) 表示由于通話時長比上年同期增加,使收入增加816萬元;
     P3- P2=3600-3240=360(萬元)  表示由于資費水平比上年同期增加,使收入增加360萬元;
     P1- P3=3300-3600=-300(萬元) 表示由于折扣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使收入減少300萬元.
     (P2- P0)+(P3- P2)+ (P1- P3)= P[1 ]1- P[0]0=816+360+(-300)=876(萬元) 表示為通話時長、資費、折扣價格三個因素變動的共同影響。
     多因素影響分析的對象很多,因素也可以是兩個、三個、四個或更多,要根據相關性做具體應用分析,都可以應用連環替代法去解析各因素變動對總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獲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帶來的現金流入量越多,則給予股東的回報越高,償債能力越強,企業價值越大。
    分析和評價企業盈利的指標有:
    收入毛利率、收入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保值增值率。
    收入毛利率
    收入毛利率是收入毛利與營業收入凈額之比。其中毛利等于營業收入凈額扣除成本后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收入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毛利水平反映了企業初始獲利能力,它是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的起點,可以表明對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通過對收入毛利率分析,可以掌握毛利水平和期間費用兩個因素對獲得利潤的影響。
    收入利潤率
    收入利潤率是實現的利潤總額與營業收入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
    通過對收入利潤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每實現一元收入所獲得的利潤水平。
    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指實現的凈利潤(稅后利潤)與總資產平均占用額之比,指標反映了企業利用全部資源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  或,
     總資產報酬率=收入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由公式可以看出,總資產報酬率取決于凈利潤水平和總資產周轉速度。
    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又指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或股東權益收益率,它是獲得的凈利潤占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
    通過對該指標的分析可以揭示如下兩個方面:
    ⑴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
    ⑵為企業的投資者提供了獲得投資回報情況的信息;
    ⑶反映企業經營者對受托資產經營成果。
    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權益余額與期初所有者權益余額的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權益保值或增值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余額/期初所有者權益余額
    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分析
    企業自身發展能力,是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收益的增長,以及用自身形成的資金取得發展趨勢的能力。自身發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盈虧平衡分析等。
    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業業務成長性和持續發展趨勢。一般用如下指標進行分析與預測。
     ⑴收入增長率
           收入增長率=報告期收入增加額/歷史同期收入總額×100%
    ⑵凈利潤增長率
      凈利潤增長率=報告期利潤增加額/歷史同期利潤總額×100%
    ⑶總資產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本期總資產增加額/起初資產總額×100%
    ⑷資本積累率
           資本積累率=本期所有者權益增加額/起初所有者權益×100%
    ⑸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⑹平均遞增率或稱環比增長速度
     平均遞增率=n√(a*b)/(c*d)    -1
    舉例分析:假定某分公司2000-2002年收入完成情況為
    年度 實現收入 比上年增長率(環比)
    2000(基期)   3200       ---
    2001   5760     80%
    2002(報告期)   9216     60%
    根據例舉數據.代入計算公式,求得2002-2000年間的平均遞增率為69.7%。
      即:收入平均遞增率= √9216/3200    -1=0.697或69.7%
         式中觀察值n=2
    發展趨勢分析
    發展趨勢分析,是根據歷史數據及發展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3/4/4


    相關論文
    上一篇:XX集團目標成本規劃研究 下一篇:我國天然氣吸附(ANG)技術現狀
    Tags:公司 會計 報表 閱讀 分析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