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論文編號:KJ263 論文字數:13265,頁數:17 目錄 目錄 - 1 - 引 言 - 1 - 1 會計職業判斷的含義及特征 - 2 - 1.1 會計職業判斷的含義 - 2 - 1.2會計職業判斷的特征 - 3 - 2 會計職業判斷的必要性與動機 - 4 - 2.1 新準則背景下加強會計職業判斷的必要性 - 4 - 2.2會計職業判斷的動機 - 5 - 3 會計職業判斷的原則及運用 - 6 - 3.1 會計職業判斷的原則 - 6 - 3.2 會計職業判斷在新會計準則中的運用 - 7 - 3.2.1 新準則背景下會計職業判斷的特點 - 8 - 3.2.2 新準則中的會計職業判斷運用列舉 - 8 - 3.2.3 會計職業判斷在公允價值中的運用 - 9 - 4 會計職業判斷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 11 - 4.1 我國會計職業判斷存在的問題 - 11 - 4.2 改進會計職業判斷的措施 - 11 - 4.2.1建立會計職業判斷引導體系 - 12 - 4.2.2 構筑和完善會計職業判斷的支撐環境 - 12 - 4.2.3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 - 13 - 結 論 - 15 - 參考文獻 - 16 - 致 謝 - 17 -
引 言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影響貿易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正在大幅度削減,貿易自由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資本市場、跨國并購和戰略聯盟的發展,使資本、勞務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通更加便捷,推動著經濟領域中包括會計標準在內的各種標準、制度的國際趨同;信息資源正在被更廣泛的區域、更多的群體所分享,日益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公共產品。所有這些都為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注入了新活力[1]。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自1973年成立以來,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3年~1989年的制定主體準則階段。在這一時期,國際會計準則給予會計職業者過分的判斷空間使他們無法進行選擇,反而產生混亂,降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第二個階段是1989年~1995年的提高國際會計準則可比性階段。在這一時期,旨在提高國際會計準則的質量,盡量減少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以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第三個階段是1995年起的制定核心準則階段。核心準則使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提高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制定高質量的國際會計準則上實現了質的飛躍。本世紀之初IASC改組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后,更明確了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思路。其中包括:確立了原則基礎的準則制定模式,鼓勵專業判斷。由此可見,經過了這三階段的發展,國際會計準則現在已經將以原則為基礎的模式、鼓勵會計職業判斷作為他們的優勢。(2002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將國際會計準則更名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本文除本段外,其余都將使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