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論文編號:JR138 論文字數:11611,頁數:14
目 錄
一、三明市水稻保險試點的基本情況 1 (一)水稻種植保險主要政策 1 1.試點地區 1 2.保險范圍 1 3.保險金額、保險費率 1 4.賠償標準 1 5.政府扶持政策 1 6、承保方式 2 (二)水稻保險試點開展情況 2 二、水稻保險試點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情況分析 2 (一)農業保險經營成本高 3 (二)缺乏農業巨災風險保障體系 3 (三)缺乏國家財政稅收政策支持 3 (四)缺乏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 3 (五)農民保險意識有待增強 3 三、世界主要國家農業保險發展的主要做法及經驗 4 (一)國家立法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 4 (二)農業保險經營體系完善 4 (三)政府對農業保險實行扶持政策 4 (四)采取一定的方式適度強制或鼓勵農民保險 4 (五)通過銀保合作推動農業保險的發展 5 四、當前加快農業保險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5 (一)國家層面 5 1、加快農業保險立法進程,明確農業保險的政策屬性及運作模式 5 2、完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實行政策性和商業性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5 3、加大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政策支持的長效機制 6 (1)完善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機制 6 (2)提供稅收優惠。稅收減免是各國扶持農業保險的通常做法 7 (3)提供金融支持 7 4、構建農業巨災風險保障體系,解決農業保險發展后顧之憂 7 (二)全省層面 8 (三)保險公司層面 8 1、因地制宜設計農業保險險種,滿足農業多樣化的保險需求 8 2、積極推進銀保合作,推動農業保險發展 9 3、廣泛開展農業保險宣傳,提高農民對保險的認同度 9 參考文獻 10
摘 要 中心思想:開展農業保險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農業保險具有特殊的準公共產品性質,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存在高風險、高費率、高賠率等特征,農業保險在試點和推廣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難題。本文以三明市水稻種植保險為例,分析農業保險試點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并借鑒國外發展農業保險的做法和經驗,就發展我國農村保險事業,發揮農業保險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穩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議。 調查情況及方法: 第一、調查情況:1、2006年福建省確定首批水稻種植保險試點地區,包括南平市浦城縣、三明市寧化縣。2008年經省政府批準,水稻種植保險試點由原來的浦城、寧化兩個縣,擴大到了10個種糧大縣(市),包括三明市寧化、尤溪、永安三個縣。2009年試點范圍從10個縣擴大到25個主要產糧縣,其中三明新增一個試點縣,即清流縣;2、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有關數據統計,2008年三明三個試點縣77647戶投保水稻保險面積共計399982畝,其中寧化縣376175畝、尤溪縣23689畝、永安市118畝。按每畝水稻保險費10元收取,共收保險費3999820元。其中種植戶自繳部分的保費由各試點縣人保財險公司、鄉鎮農業部門、鄉(鎮)村委會共同派員向投保種植戶收取,并由保險公司、鄉鎮農業部門、鄉(鎮)村委會共同填寫各鄉(鎮)投保農戶詳細清單。2008年三個試點縣種植戶共交納保險費799964元,市、縣兩級財政補貼399864元。 第二、調查方法: 1、詢問三明市有關單位,還有縣(市)有關單位。 2、數據來源: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 調查結論:由于農業保險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穩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對農業保險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試點范圍、增加險種,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敝醒氲母叨戎匾,既指明了農業保險的發展方向,也為農業保險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關鍵詞:農業保險 調查報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