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詞 人壽保險 中國 日本 比較 中日壽險業發展比較
日本是世界壽險大國,近年來連續出現保險公司破產倒閉事件,給世界壽險業帶來了震動,也給我國壽險業敲響了警鐘。全面比較分析中、日壽險業發展,對促進我國人壽保險業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人壽保險業發展進程比較
日本現代人身保險制度是在明治維新后從歐美引進的。1881年成立的明治人壽保險公司是日本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到19世紀后期,又先后設立了帝國生命保險公司(1888年)、日本生命保險公司(1889年)等20多家人壽保險公司。1900年日本頒布并實施保險業法,使日本的人身保險走上了法制化軌道。1902年日本成立了第一家相互保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公司。1916年開始實施簡易保險法,通過郵政局辦理簡易人壽保險業務。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的人身保險迅速發展,日本生命表的編制對其人身保險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同時對亞洲其他國家人壽保險的發展也有較大的影響。1935年日本人壽保險合同金額超過100億日元,成為當時人壽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傷亡造成保險金給付的迅速增加,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人壽保險業受到嚴重破壞。1946年起,日本政府開始對人壽保險公司進行清理,實行新舊賬戶分離,舊賬戶的赤字由政府給予補償,以新的賬戶重建公司。到1958年,日本人身險合同金額就超過了二戰前水平。隨后,日本進一步加強了對人壽保險的管理,1959年4月,在大藏省內設立保險咨詢機構,對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水平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以后,日本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壽保險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價暴跌,對日本壽險公司形成一連串的打擊,壽險資金運用效果不理想,老保單利差損嚴重,許多大型壽險公司信用等級下降,一些中型壽險公司相繼破產。
舊中國的人身保險也是從國外傳入的。1846年英國人在上海設立了永福和大東方兩家人壽保險公司,其后又有美國的聯邦、友邦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加拿大的永明、永康、宏利等人壽保險公司相繼成立。19世紀末開始,華商人壽保險公司成立,如1894年成立的福安水火人壽保險公司、1905年成立的華洋永慶人壽保險公司、1907年成立的華安人壽保險公司、1909年成立的上海允康人壽保險公司、上海永寧人壽保險公司、上海延年人壽保險公司等①。在1912—1925年間,又有一大批華商保險公司成立,其中人壽保險公司17家,占新成立的公司數近50%。1933年7月和1934年4月,中國保險公司和太平保險公司分別設立了壽險部,經營人身保險業務。日本占領中國東北后,在其統治下的“偽滿洲國”設立了滿洲生命保險株式會社,經營人壽保險業務。國民黨政府的“中央信托局”也曾設立保險部,經營公務員和軍人的人身保險。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統治區,由于人民生活貧困,物價飛漲,人壽保險公司只能慘淡經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迅速成立了國有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經營壽險和非壽險業務。在建國初期,由于國家財力有限,社會福利制度不完善,人身保險被當作職工福利的一部分。1959年國內保險業務停辦時,各地的人身保險業務相繼停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于1980年開始恢復辦理財產保險業務后,于1982年3月開始在有條件的地區開辦一年期職工團體人身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在上海試辦簡易人身保險、集體企業職工和個體戶的養老年金保險。1984年開始,全國各地陸續開辦統籌養老金保險業務,隨后又開始辦理其他人身保險業務。1988年后,我國人身保險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獨占市場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局面,特別是1992年友邦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設立,將代理人營銷方式引入中國壽險市場,保險代理人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人身保險業的發展。1997年人身保險的保費收入占保費總收入的比重超過55%,這一比重至今一直穩定在50%以上。
發展歷程的對比表明,中、日人壽保險業都是19世紀從歐洲國家引進的,但由于保險立法體系的完善和生命表的完善,日本壽險業在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世界壽險業發達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日本壽險業發展帶來的危機中,由于政府的及時有效干預以及戰后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又迅速成為世界壽險發展的強國。20世紀末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日本壽險業又一次面臨危機。中國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100多年里,由于戰亂不斷,經濟落后,人民生活貧困,人身保險業難以得到健康發展。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體制、認識上的原因,壽險幾度中斷,發展緩慢。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人壽保險業才得到迅速發展,但對于90年代積累的巨額利差損,中國壽險公司不能不以日本保險公司的破產為誡。
二、壽險供給主體的比較
目前,日本壽險市場上共有46家人壽保險公司和4類經營人壽保險的組織機構。46家人壽保險公司中有43家國內公司,3家外國公司;43家國內保險公司中有28家股份制形式的公司,15家相互保險公司,在28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有5家是國內外合資保險公司,4家外資保險公司。4類經營人壽保險的組織機構分別是:郵電系統(經營簡易生命保險)、農業協同組織(經營生命共濟)、勞動者共濟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經營生命共濟)、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經營生命共濟)②。據美國《財富》雜志對1999年全球500強的分類統計,按1999年相互人壽與健康保險公司業績排名,日本7家公司進入前10名。
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供給主體不斷增加,到2000年底,國內壽險市場有1家國有獨資公司,5家內資股份有限公司,2家外國獨資公司和7家中外合資公司。在已經營業的保險公司中,按照經營區域劃分,在全國范圍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5家,其余均為在規定區域內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2001年10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又批準了德國格寧等8家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開展或擴大業務。隨著保險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保險市場供給主體將進一步增加。
對比分析表明,日本人壽保險公司性質和資本結構的多元化,有利于發揮各種資本的特定效用。集“股東”和被保險人雙重身份于一體的相互保險公司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占有壽險市場80%份額,股份制保險公司以其管理的科學性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中國保險市場的壽險公司都是商業性保險公司,其組織形式為股份制保險公司或獨資公司(包括外商獨資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我國壽險市場供給主體與日本壽險市場上多層次的供給主體相比顯得尤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壽保險的需求,因此發展多種性質的人壽保險主體是我國人壽保險市場發展的重要內容。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