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縮小詞語豐富。網絡的縮小詞語很大一部分是對英語詞語的縮略,反映出網絡上的英語勢。如BTW=By the way(順便問一下),IMO=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見),JAM=Just a moment(等一會兒),等等。也可以是漢語拼音的簡縮如jj,mm,gg,dd,分別是“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從縮寫的方法上看,以上所舉基本是傳統的拈取部分字母的方法,還有一種靈活機巧的縮寫詞語很能表現網絡語言的創新精神,如U(=you)是“你”,Ur(=your)是“好”,CU(=see you)是“再見”,IC(=Isee)是“我明白”18ly(=lately)是“最近”等等。
1、使用不受語法制約的隨意性。網絡語言的開放性為大眾提供了無比廣闊的虛擬空間,人們在網上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自由的進行網上交際,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傳統書面語的規范,只要不妨礙交流,各種材料信手拈來,為我所用,任意組合,標新立異,表現出很大的隨意性。比如“下載”稱為“當”或“蕩”,是去download(下載)的前一半的英語發音。還出現了漢英混用,由于英語在網絡中的優勢,漢英混用在網絡語言中越來越頻繁。如“有事給我發E-mail”,有的甚至干脆說成“有事E我”。BBS中漢英混用就更為顯眼,比如不管代號還是昵稱,都是即可用英文,又可用中文,什么Fox,Fish,“大蘿卜”,“小白菜”,都悉聽尊便。另一方面,不少英語詞,包括縮略詞,已經成了網上用的詞匯,成了網蟲們的習慣用語。如“R U there?”(你在那里嗎?),“SEC…”(等一會兒)之類。有時網民們也會使用漢語拼音。這些都完全取決于個人的習慣或技術問題,不受語法的制約,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第一,名詞作動詞。在網絡語言中,名詞作謂語、帶賓語隨處可見,例如“①別忘了伊妹兒我!②你雅虎了嗎?”。漢語名詞不直接充當謂語,更不能帶賓語,例①中的“伊妹兒”是E-mail的音譯,即“電子郵件”,是名詞,在此處卻作了動詞。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Don,t forget to e-mail me的英語句子。在這里翻譯方法起了關鍵作用。雖然在網上“伊妹兒”作動詞的情況比比皆是,可是從沒見到有人說“別忘了電子郵件我”或是“電子郵箱我”。例②也來自網上,其英文原形是Do you Yahoo!?“雅虎”是網站Yahoo!的中文名稱,是典型的名詞,可后來被網友們效仿英語,用作了動詞并且在網上廣泛傳播,受到了大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