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誠信文化的建設
所謂誠信,就是為人要誠實守信用。在封建社會,誠信被儒家視為“進德修業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民無信不立”。荀子則進一步將其推廣到選賢治國的原則,并發展為一種社會倫理道德準則。誠信是我國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是傳統道德中的精華。誠信是一切社會的永恒美德。今天,誠信依然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商準則,誠信精神已融入了我國商業法規和商業職業道德之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交易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國家內貿局將“誠信、公平、情義、服務”作為商業職業道德標準。 當今中國正處于市場經濟時期,市場競爭的激烈、經營行為的短視、經營理念的沖突都會導致企業在生產經營的某些方面價值失衡,出現不誠信行為,其根源在于企業管理過程中對誠信理念的忽視。講誠信本是企業份內的事,但目前我國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失信現象令人堪憂,假冒偽劣、坑蒙欺詐、違約毀約、偷稅漏稅、逃避債務等失信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改革開放形象,“信用危機”已成為當今文明社會和市場經濟中的一大公害。減少和消除不誠信經營行為,努力提高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的誠信素質,建立企業的誠信文化,是當前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一、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的意義 誠信的內涵可分解為以下內容:“誠”的內涵包括:誠心。即企業應具有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一片誠心,把顧客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一切為顧客著想,一切為顧客滿意,你送顧客一片誠,顧客還你十分情。誠心與誠心的互動可促進社會誠信的良性循環。誠實。即企業必須真誠老實,把經營企業視為佛行。日本大思想家鈴木正三指出“任何職業皆為佛行,人人各守其業即可成佛,而佛行之外并無成佛之道,必信其所事之業皆于世界有所益。”“守正直之后而事買賣之業,如火之烘物使其干燥,如水之流動自上而下,天恩必成其業,萬事必遂其愿。”就是說,商業本身不是目的,關鍵在于是否把它作為佛教之行善來盡業。誠懇。即企業應坦誠待客,直率待人;發自內心地為顧客著想,有同情心和幫助人的熱情;不虛偽,不敷衍。“信”的內涵包括:信用。即企業必須言而有信,履行承諾,說到做到,言行一致,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這也是顧客對企業的最低要求。為此,企業必須摒棄那種肆意夸張,諾而不現,說的一套,做的一套的不正當行為。信譽。企業信用積累與升華形成的信譽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是一種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信守。即企業應依法經商,信守合同。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經濟法規是調整企業經營活動的行為準繩,企業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嚴格按經濟合同辦事。 市場經濟是一種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市場競爭越激烈,越需要企業在職業道德上守信,企業對社會的職業道德只能以“誠信”為核心,對社會、對顧客,誠信為第一原則。國內外知名企業之所以立足于市場竟爭的浪尖,往往是因為它們體現下列職業道德和倫理精神: 服務利他。以滿足他人需求為最大快慰。市場經濟是一種滿足他人需求為基礎的經濟,滿足社會的物質需求是企業的第一宗旨,也是以實現利他精神和服務意識為根本特征的,追求利潤才是其次,就如人生存需要水、空氣,但人不是為了空氣和水而生存,自覺追求盈利性和服務性的統一,達到以義制利,以義統利,以信謀利的道德境界,這樣企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否則漠視消費者利益,甚至損壞消費者利益,不擇手段地賺錢,這樣的企業勢必是短命的,會被市場經濟無情地拋棄。 取之社會、報效社會,企業要經常為社會、為他人提供具有獨特社會價值的物質服務和精神服務。 顧客為上。樹立客戶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工廠的產品傳遞到批發商零售商,再傳遞到消費者手中才成為消費品,才能資金回籠、實現利潤,才能實現商品流轉的真正意義,所以零售商和消費者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我們的利潤、產值、福利都是通過零售、消費環節的辛勤勞動而得來的,批零關系是市場條件下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 公平競爭。使“同行是冤家”變為“同行是弟兄”。企業對社會承擔起誠信的責任,其主要方面就是誠摯地處理好與同行的關系,俗語道“同行是冤家”,同行往往以鄰為壑,損人利己,不擇手段地搞不正常的惡意競爭。企業對社會誠信,首先要對同行誠信,在善意、平等、互利、雙贏的原則下進行公平競爭。 產業報國。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發達國家的形象都是以優秀企業和著名品牌在世界上的良好聲譽而樹立起來的,可口可樂、微軟、摩托羅拉代表美國的形象;本田、松下電器代表日本的形象;西門子、奔馳代表德國的形象;海爾集團走向世界,其產品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華民族走向強盛、自尊、自信的表現,以誠信為品牌,走向世界,標志著我國正進一步以改革開放的姿態走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企業對社會,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誠信,就是樹立雄心大志,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打造強勢品牌,勇敢走向世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積極參與全球競爭。 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與動植物和平共處。地球是我們生存的惟一家園,企業對社會誠信,對人民負責,必須要愛護大自然,保護生存環境,與動植物和平共處,堅決反對污染環境,殘殺動植物的不負責任行為。 企業為什么要追求誠信呢?企業的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反映了企業的信用、實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譽可以給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收益。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誠信的價值,在于它可以極大地降低企業與其它市場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信賴,是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是企業的誠信行為,是現代企業持續發展和成功的核心戰略。 誠信文化理念是企業興旺發達的基礎,只有在經營活動中遵守誠信理念,企業才能擁有比較廣泛的客戶,才能做到既保持老客戶,又創造新客戶,從而擁有原有的市場和開辟新的市場,最終才能使企業高效益地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個企業缺乏誠信理念,在經營活動中損害了客戶的利益,那么雖然可能在短時期內獲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從長期利益角度來看,它則是一種自我毀滅。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雖然可能在一時一事上使自己騙人的手法得逞,但是不可能永遠騙人,人們最終是會識破它的騙術的。實際上,誠信理念是企業存亡與興衰的試金石。只有有了誠信,企業才能夠最終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贏得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否則,企業最終都會走向衰敗。有一些企業非常重視誠信理念,例如海爾確定了“首先賣信譽,其次賣產品”的誠信理念,從而成為家電業的巨人;相反,有一些保健品企業,雖然我國保健品市場很大,但它們卻是短命的,因為它們缺乏誠信理念,用虛假廣告騙人,甚至改頭換面地使用一些老處方,卻作為新產品向客戶推銷,最終自己垮臺了。所以,誠信文化理念應該是企業必須牢固樹立的經營性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誠信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企業文化是滲透于企業組織各方面、各層次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是組織的風格。它能夠創造良好的組織氣氛和組織環境,從觀念、信仰、無意識層次調動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忠誠心,具有其他管理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先進的企業文化能使每個員工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該做什么、不做什么;企業在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追求什么、放棄什么,怎樣做才能符合企業的內在規范,等等。這樣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經營將會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反之,則會給企業帶來莫大的負面影響。美國安然公司倒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畸形企業文化。安然的企業文化信奉“只能成功”——誘人做假;喜歡“只重結果”——人被輕視。 “安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天然氣和能源交易商,資產規模498億美元,曾連續4年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200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16位,被哈佛商學院認為是舊經濟向新經濟成功轉變的典型范例。可一夜之間破產了,安然神話隨之煙消云散。怎么看?世界輿論紛紛揚揚,評論甚多。而杰克·韋爾奇則是從企業文化角度看問題的。他說:“安然失敗的真正原因在于他們進入了一個自身并不太理解的文化之中,而其副業的實力又超過了其核心業務的實力。文化是重要的”。“安然事件再次證明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輿論界則稱安然丑聞為“誠信危機”。有一篇關于美國公司管理失誤的“十誡”的翻譯過來的文字講道,“十誡”中的第8誡是“企業文化危機”,說“安然、安達信等這些公司不是一命嗚呼,就是還在茍延殘喘。它們的失敗與少數人的錯誤影響分不開。這些害群之馬在公司特定的文化氛圍內成長與發展;這種文化崇尚虛張聲勢與個人業績,是不可能對每一個員工進行約束與監管的。因此,企業文化的不健全使他們有機可乘。”美國的一位資深記者前不久出版了一本《安然帝國夢》的書。書中講道:“魚從頭爛起———安然垮了,是因為它的領導層在道德上、倫理上和經濟上腐敗了。”作者還披露了這樣的事實:一位前CEO給公司造成二十多億美元的損失,但她本人卻能帶著一億美元的巨額收入安然地離開“安然”。安然公司在破產前9個月,還花四千多萬美元購買了一架嶄新的飛機。書中剖析了安然公司內部惟利是圖文化、“壓力文化”、“成則為王,敗則為寇”文化、腐敗文化的滋生與蔓延。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道德氛圍和文化氛圍,人們可想而知。不難看出,正是這種背離誠信理念的文化扭曲、文化畸形導致了“安然帝國夢”的迅速破滅。 由此看出,失敗的企業也并非沒有文化,而往往是缺乏誠信的企業文化導致了它的失敗。要想提高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的誠信水準,必須借助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建立企業的誠信文化。 二、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企業的誠信文化理念 首先,要制定企業的誠信準則。誠信準則是表明一個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和它希望員工遵守的誠信規則的正式文件,它具體說明企業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為判斷企業政策和行動及個人行為的基準。誠信準則是建立企業誠信文化的重要條件之一。 其次,開展企業誠信培訓。在培訓中,應向員工說明講究企業誠信是世界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許多優秀企業發展的經驗表明,講究企業誠信對員工、企業、社會都帶來了好處。企業誠信培訓要以企業誠信準則為依據。在培訓中,可以提出各種選擇方案誘導被教育者去選擇積極的方法,使員工感到態度的轉變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迫做出的改變。在培訓中,教育方式越生動形象越容易影響被教育者。因此,企業誠信教育除了課堂教育外,還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 再次,樹立“誠信第一、品格第一”的理念。所謂品格是指在一個人生命過程中建立穩定和特殊的品質,使他無論在什么環境中都有同樣的反應。而好品格是一個人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按最高要求的行為標準做正確事情的內在動機。一些企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品格產生誠信——誠信產生合作——合作中產生溝通,形成團隊——團隊創造品質和利潤。因此,好品格是誠信文化建設的基石,無人能超越自己的品格做事。為了在事業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須認識到員工好品格的重要,并認真采取步驟培育好品格。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