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工商管理論文

    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二)

    本論文在工商管理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1]、耕地面積
     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農業生產基礎條件薄弱。首先,耕地面積少,且質量均不高。我國目前人均耕地面積僅1.2畝,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從耕地總體質量角度看,一二類耕地僅占耕地總面積的21%,79%的耕地屬于中低產地。其次,水資源嚴重缺乏。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水平的l/4,是全球13個缺水國家之一。由此可見,我國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惡劣,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客觀制約,也是我國農業生產的總的特點④。粵北山區的山地、丘陵面積比重大,耕地不能像華北地區連接成片,如連平縣,山地、丘陵的面積占全縣面積的90.76%,從而影響耕地總面積和機械化勞作⑤。而且土質多為酸性,質量不高。地形條件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制約著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
     
     [2]、水資源狀況
     粵北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理論上不存在灌溉缺水現象,但從水果、糧食、蔬菜、和漁業四方面來考察,發現仍然有大部分的農戶認為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用水需要。
     綜觀粵北地區的灌溉方式,主要都是地表直接漫灌,這種灌溉方式的水分蒸發率高達40%,浪費相當嚴重。而發達國家地區都采用管道灌溉,如噴灌和滴灌,節水效果相當好。廣西北海市節水灌溉示范項目采用噴灌方式,解決了土壤板結問題,并按作物的生長需要供水,不但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產量,而是高了品質,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該項目的成功是很好的啟示。
     
     [3]、生產方式
     粵北山區的農業生產手段相當落后,科學技術對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的推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當地只有在有條件或是在搶種時采用農用機械。日常的田間管理,還是停留在手工勞作。購買或租用農用機械的價格十分高,是農用機械少的原因之一,如韶關的拖拉機禎江區的租用費用為200元/畝,農民較難承受。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相比,以生豬養殖為例,珠三角部分地區目前已經采用計算機的直接控制完成對有害氣體密度的控制、溫度和濕度的調節、飼料的添加和飲水的控制、有專門的人員對豬圈進行嚴格的打掃和清潔。而絕大部分的粵北地區仍停留在純人工飼養階段。
     粵北山區農業科技含量非常低。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的現代農業生產力提高和農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首先,在科技應用方面,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程度極低。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的科研成果只有大約30%能轉化為生產力,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份額只占27%-35%,較美國等發達國家低四十多個百分點⑥。粵北山區的農業科技應用就更少了。 其次,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低。如韶關地區除少數水果種植戶曾經上過種植方面的課程之外,大部分是采用傳統的方式、自學的技術或者是靠農戶之間的相互交流。其他農戶根本就沒有接受過科技部門的指導。
     
     [4]、風險防范能力與保險機制
     農業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減少農民突遇自然災害的損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業支持和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在農業生產風險防范與保險機制上,我們和美國等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很落后,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通過實行農業保險制度,規避農業風險非常必要。農民幾乎是獨自面對所有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如在近幾年來的農業自然災害之后,除少部分的農戶有少許的補助之外,其余的都是自己承擔災害造成的損失。出現農田水體污染等農業生產條件惡化的情況,農民也得不到相應的賠償。這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成本,加大了農業生產風險。相對于發達國家,其農業的保險制度相對完善,一般的保險機構均為政府指定的非贏利性私人保險機構,由政府最終承擔保險金。美國農戶1999年交納保險金7.75億,而政府給生產者賠償高達19.88億美元。
     
     (三)流通領域
     
     我國現有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存在的共同的問題是:小規模、大群體;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流通過程中介主體眾多,流通渠道長;農產品流通市場以政府組織和農民個體為主。一方面政府行政經營,市場化程度低;另一方面,流通領域形成了一個以農民為總體,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小商、小販大軍,致使市場發育不良;政府投入不夠、市場法規建設滯后。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發展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立開放有序的大市場,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是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保障。粵北山區的市場基礎設施簡陋。農產品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現有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很小,大部分是露天市場有的甚至連地面都沒有全部硬化,市場配套設施更是不完備,倉儲、制冷、通訊、結算等服務設施嚴重不足,農民迫切需要的信息服務尤其缺乏。目前農產品市場流通“小規模、大群體”的流通體系不僅不能體現現有的市場功能,而且還抑制了新的市場流通體系的孕育,制約了農業產業化“大生產”、“大流通”體系。
     基于粵北山區還處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本文將比較轉換經營方向的機會成本,從政府和農民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并在借鑒各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北部山區政府應如何推進山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第三部分:對現狀的分析
     
     (一)機會成本分析
     農業是山區的經濟支柱,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農民每年的必要支出包括:(1)、維持簡單再生產的投入(2)、日常生活支出。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業生產收入基本能滿足當地農民的各項支出。如果農民轉換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就要獨立面對市場。由于山區農業生產信息要素、設施和技術等方面比較落后(見耕作方式表),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相反成本較高,產品缺乏競爭力,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農民轉為產業化的經營方式就客觀上要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
     
     農民轉為產業化經營方式的機會成本圖示:
     
     應支付自然風險  簡簡單再生產支出  日日常生活支出  各各類攤派
     
     市市場風險  技技術風險  自自然風險  維維持簡單再生產支出  滿滿足日常生活支出  各各類攤派
     注:“—”為減號。
     從圖中關系可以清楚的看到:農民一旦轉換經營方式,獨立面對市場,除了要承擔每年的正常支出以外,還必須承擔較大的市場風險,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大,機會成本太高。珠三角地區在進行農業產業化改革時較好的控制了機會成本。以順德為例,順德市推進農業產業化,從三個方面大力降低機會成本:一是以市場為導向,突出水產養殖業和花卉種植業兩精品農業,進行專業化生產,降低技術風險;二是擴大農產品深加工規模,拓寬市場,形成農業生產與供應、加工、銷售相配套的體系,降低了市場風險;三是不斷完善產業化配套的服務體系,逐步形成了以優質水產和名貴花卉種養業為支柱、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相配套的農業產業化體系,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各地農業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等中介組織對農業產業化的樞紐作用。但是,山區的中介組織規模小,數量少,而且多為個體經營。如連平縣除了溪山、隆街鎮有固定的中介組織外,其他地方只是偶爾出現個別中介組織,韶關市則在今年才認定了12家龍頭企業的資格。接下來將從政府和農民兩個方面來分析,以揭示山區的“龍頭”企業等中介組織發展比較落后的原因。
     
     (二)從政府的層面分析:
     粵北山區“龍頭”組織的成立和發展有著很強的政府行為的色彩。連平縣的連平綠華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位于溪山鎮,是9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搞起來的。初始投資由縣政府負擔,由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投資技術和追加各種投資。同時縣政府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并協助公司推廣業務,組織各鄉鎮領導參觀該公司示范園,推廣其大棚技術。從我國其他地區的經驗來看,政府對“龍頭”組織的作用也相當大。湖南省焦作市潢川縣通過三個傾斜培育產業龍頭:一是資金傾斜。各級財政和金融部門都集中財力加大對龍頭的扶持,該縣農行每年新增貸款規模中有90%都用在了培育“華英”、“亞美”這兩大龍頭企業上;二是政策傾斜。該縣里對具體產業龍頭都制定了征地減稅、減免特產稅、稅利返還和無償劃撥國有資產等優惠政策,幫助龍頭企業完成原始積累,實現資本擴張;三是領導精力上傾斜。每個產業龍頭都有一個縣領導直接抓,主要負責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協調問題。縣里還每季度召開一次產業龍頭協調會,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該縣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從而極大的促進了其農業產業化程度的提高。
     因此對于龍頭企業的催生、培養,政府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必須找到適當的項目,或者找到合作伙伴,或者發展當地的鄉鎮企業;另一方面,政府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各種社會經濟資源是公司初期成長的重要保障。這就對政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政府有積極性發展“龍頭”組織
     
     政府給予政策、資源優惠
           
     產生“龍頭”組織
     
       而大部分粵北山區的“龍頭”企業或其他形式的中介組織遲遲未能出現,或發展的程度相對較低,表明當地政府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積極性不高,這對農業產業化的實現是一個重要的制約條件。
     (三)從農民角度分析:
      農民意識是制約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地養魚農戶是否愿意聯合起來,搞規模化生產,組織專業協會,他們大都表示不愿意,具體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搞好自己家庭的就好了,就不大愿意改變現狀。他們沒有認識到產業化可以帶來的長遠利益。其實,當地養魚的農戶是相對比較富有的,對他們來說,組成專業協會的經濟條件并不缺乏。但在當地并沒有出現養魚的專業協會。所以,問題就在于農民能否改變自家獨立生產的小農意識。
     從其他地方的經驗來看,如諸城市(后官莊)綠寶蔬菜協會是農民自愿參加的專業協會組織,2000年擴大到20個省區。加入綠寶蔬菜協會的農戶畝均收入由原來的900---1000元增加到1500----2000元。這種專業合作協會具有能人帶動的濃厚色彩,具有過度性。這表明合作社的成立政府行為色彩并不濃烈,關鍵在于農戶自身的意識,素質,眼光。
     出現了龍頭企業一類的產業組織后,農民的觀念意識的轉變就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性問題了。以連平縣綠華農業有限公司為例,他們推廣大棚技術種植甜椒時,采取與農戶合作的方式是:由公司投資為農戶建大棚,并提供技術支持,提供種子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農民負責種植,公司和農戶簽訂購銷合同,分等級的以保護價收購農民生產的甜椒。該公司在剛開始推廣時,難度較大。原因是:一方面,以前有的企業打著產業化的旗號,推銷種子,并保證收成后將會收購,等到農民購買了種子,種出農產品后,那些企業就以各種借口壓價收購,有的甚至挾款潛逃。上當受騙后的農民不愿再輕易相信這樣的組織;另一方面,農民在應付日常支出的重壓下, 變得十分實惠,如果接受新技術出什么問題,家庭經濟來源就會大幅度的減少,生活陷入困境。因此,農民都會比較的保守,對新的政策、技術抱觀望的態度。
     
     第四部分:采取的對策
     
     (一)促進 “龍頭”組織的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2/3/3


    相關論文
    上一篇:企業的重點客戶關系管理 下一篇:民營企業文化特征探討
    Tags:農業 產業化 問題 研究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