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引發的大學生就業壓力狀況分析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緩解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我國政府近些年來已經出臺了多項就業政策,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就業政策無非是增加就業的工作崗位,沒有從根本問題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必須轉變就業政策的取向,提高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力,這樣才能促進高等院校和企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接恰,使得大學生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本文探究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壓力大和對由就業難引發的高等院校和企業對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指導工作。 【關鍵詞】:就業難;就業壓力;大學生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力 就業政策
一、當今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壓力與就業現狀 左春曼提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主要表現在擇業自卑感、擇業焦慮、懷疑心理、擇業嫉妒、攀比心理、盲目從眾心理、消極等待心理等。就業壓力源主要包括:學校名氣不夠,與其他高校相比沒有競爭優勢;畢業生多,就業崗位少;成績不好,怕吃閉門羹;家在農村沒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和相應的經濟實力;父母對自己就業期望過高;所學專業不能對口;懷疑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家近年來也出臺了一些促進就業的政策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但是,由于受到經濟危機、高等教育大眾化、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實際就業率呈現下降的趨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力,使高等教育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這才能真正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逐漸成為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這使得大學畢業生面臨著不同來源的就業壓力,就業壓力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就業作為壓力事件對當前我國大學生來說,是關乎其前途與命運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很容易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不少學業有成,躊躇滿志,準備走上社會大顯身手的學子們,一走出校門就高不成,低不就地飽嘗了擇業的千辛萬苦。突出的供應和需求矛盾,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據有關部門對北京、上海、天津等15個城市的22所高等院校的1682名應屆畢業生調查表明,93.5%的學子對就業形勢不感樂觀。“學生們走出校門能順利就業嗎?”這種擔心并非完全是杞人憂天。當前,大學生不良的擇業心態主要有: (I)期望過高心態。部分大學生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擇業就應該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供需雙方可以自由選擇。有的學生說:“我愿意去哪里,就選擇哪里,誰也管不著”。“海闊憑魚躍,天大任我飛。”這反映了當前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制度改革要求過急,期望過高,看不到改革是一個過程,不能實事求是地看待目前的就業政策。 (2)強求平衡心態。部分大學生認為:畢業就業應絕對公正。就業不太理想,就抱怨:“市場規律的公平到哪里去了?”這反映出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較為普遍的強求平衡擇業心態,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不現實的認識。 (3)追求實惠心態。部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關心的是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怎樣、獎金有多少、住房狀況如何、地處市區與否等。這體現了當前部分大學生在擇業觀上追求實惠的價值取向。 (4)懦弱自卑心態。部分大學生面對突至而來的畢業就業,面對不可避免的職業選擇,宿手宿腳,不敢展示自己,前怕狼后怕虎,消極等待,聽天由命。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心理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被動依賴、懦弱自卑問題。 (5)自高自大心態。部分大學生認為:一本文憑在手、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將自己禁錮在象牙塔內,自以為高人一等,對自謀職業不屑一顧,似乎精通十八般武藝,什么工作都不在話下。在職業選擇上虛榮心極強,好說大話、空話,一味自我標榜。這反映在部分大學生擇業觀中仍存在自高自大的問題。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教育,從經濟學角度說,就業指導是優化人力資源分配的一種手段;從社會學角度說,就業指導是實現人的社會化一項必要工作;從教育學角度說,就業指導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分內工作。從企業盈利目的來說,就業指導是用人工作的一部分,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分內工作。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與高校教育和的企業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考察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