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與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發(fā)展關系研究
農業(yè)停滯、農民貧窮、農村落后的“三農”問題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三農”問題不僅是關系到9億農民的生存發(fā)展問題,也是關系到整個中國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全局性問題。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再次將“三農”問題列為政府今后工作的重點。 一、“三農”問題與擴大內需 (一)收入是制約農民消費的首要因素。 我國農村還處于消費水平與收人水平基本同步變化的階段。因此,對低收人階層的農民來說,其收人增加,消費支出也會相應增加,收入增長的預期提高,消費傾向也隨之提高。但是近幾年來,農村家庭純收人增長率呈下降趨勢:1996年為9.0% , 1997年為4.6% , 1998年為4.3%, 1999年為3.8% , 2001年為2.1% o (1996--1999年數據轉引自:《宏觀經濟研究》 .2001年第4期,第11頁;2000年數據轉引自:《宏觀經濟研究》.2001年第3期封底)。 農民純收人增長緩慢導致購買力嚴重下降,并直接影響到農民消費需求的增長。提高農民收人已成為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重要前提。為此,必須多渠道、多途經提高農民收人,包括增加農產品供給和減少農業(yè)人數雙管齊下;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繁榮小企業(yè)和小城鎮(zhèn),擴大9億農民的就業(yè)空間和收人來源等等。 (二)農民負擔過重削弱了農民的支付能力,從而影響了其消費水平的提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農村改革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農民收人逐漸增加的同時,其負擔也與日俱增。因此,必須大力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行政機構改革,從治本上杜絕各種增加農民負擔的源頭,擴大農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而提高農民的購買力,增加農民的消費熱情,擴大農村需求。 (三)消費環(huán)境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民消費能力的實現(xiàn)。 比如,農村基礎設施落后,阻礙了耐用消費品在農村的普及,因此,國家要努力改善農村消費環(huán)境,為農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一方面增加財政對農業(yè)的投人;另一方面,建立農戶自我資金積累的投資機制。通過改善農村交通、通信條件,既可使農產品及時轉化為商品,增加農民收人,又使得所需的工業(yè)品能夠及時組織進來,解決農民賣難買難的問題。 二、“三農”問題與國民經濟結構調整 (一)入世使解決“三農”問題顯得更為迫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