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產業起步很早,現在已經進入了成熟發展的階段。學界對房地市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分析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關系上。1995 年美國著名學者 M.Ball 和 T.Morrison 通過對許多國家住宅投資總量的研究,詳細地分析總結了住宅建設發展與各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關系,得出結論:按照一般規律,住宅建設投資與人均 GDP 存在著內在關系,人均 GDP 在 500 美元以下時,住宅建設投資占 GDP 的比例在 2%以下均 GDP 達到 2500 美元時,這一比例為 3~5%;人均 GDP 達到或者超過 5000 美元時,這一比例達到最高值 6~7%。此后,住宅建設隨著人均 GDP 的增加,絕對值增加,但占 GDP
之間的 Granger 因果關系,通過廣義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當前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 GDP 相互之間的脈沖響應特性[6]。劉倫武從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基本理論出發,在定性分析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和制約作用基礎上,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定量分析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作用大小,并且通過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制度安排及投資政策進一步研究,探討加快基礎設施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制度安排,并提出了一定的投資政策建議[7]。周艷在《上海房地產市場發展狀況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研究》的論文中研究了上海房地產開發總量和宏觀經濟的相關性、上海房地產價格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性、
上海房地產價格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相關性,得出了上海房地產開發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高度正相關的結論[8]。陳水祥在《中國房地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分析》論文中選取代表房地產業發展的全國房地產投資額和代表經濟增長水平的 GDP 值兩個因素進行分析,分析了兩個因素是否有相關關系,存在什么樣的相關關系,并且利用全國性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房地產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有著巨大的貢獻,而經濟增長對房地產業發展的貢獻相對較小的結論[9] 有關市場預測方面的文獻中,通常的文獻都是采用定性方法——即參考影響預測目標的經濟、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得出未來走勢和定量方法——即利用計量經
濟學模型,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進行預測。隨著數學、統計學與經濟學交叉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數學方法被用到經濟學的預測模型上。石慶喜、華杰提出了一種利用神經網絡 BP